[发明专利]一种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8156.8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7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韩玺;徐应强;王国伟;向伟;郝宏玥;牛智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1 | 分类号: | H01L31/11;H01L31/0224;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光谱 探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探测器,材料体系主要有两类:碲镉汞材料以及基于GaSb基的超晶格或量子阱。对于碲镉汞材料,其对响应光谱的调节,主要是依靠三种材料的不同组分来实现的。所以对于同一组分的材料,其响应光谱也是确定,并且局限在很小的光谱范围内。且碲镉汞材料还存在着不均匀性的缺点。而基于GaSb基的超晶格如InAs/GaSb II类超晶格,主要是利用了超晶格能带便于调整的特性,只是通过改变不同层的厚度,就可以实现从短波到甚长波这样一个相当宽的光谱的响应。但是囿于超晶格的性质,这类单一吸收区的探测器并不能实现很宽的光谱响应,只是对红外中的某一波段实现探测。同时由于InAs及GaSb材料特性,无法将响应波段拓展到可见光范围内。为了实现这种宽光谱的探测,通常的做法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单一波段的探测器,通过机械的方法叠加到一起,如:红外透射硅光电二极管安装在红外探测器象元之上。但这样既增加的成本,也不利于使用中的便利。所以实现宽光谱响应的探测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可以在常温下实现宽光谱的探测。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该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包括衬底和台体结构,所述台体结构包括依次层叠于衬底上的下电极接触层、第一吸收层、中电极接触层、隔离层、第二吸收层、上电极接触层,其中,在上电极接触层顶部形成上台面,在中电极接触层形成有中台面,在下电极接触层形成有下台面,上电极、中电极和底电极,分别设置于上台面、中台面和下台面上,分别与上电极接触层、中电极接触层上电极接触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生长下电极接触层、第一吸收层、中电极接触层、隔离层、第二吸收层、上电极接触层;通过半导体工艺如光刻、刻蚀等形成具有上台面、中台面及下台面的所述台体结构;在上台面、中台面及下台面上分别形成上电极、中电极及下电极。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两个PIN结构反接,形成N-I-P-P-I-N的结构,做成三电极,上-中电极以及中-下电极分别对应两个波段,提取两个波段的信号,加以复合处理最终得到拓宽的响应光谱;
(2)中电极做到了p型的GaSb层上,不会对载流子的输运产生阻碍,有利于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
1-衬底; 2-下电极接触层;3第一吸收层;
4-中电极接触层; 5-隔离层;6-第二吸收层;
7-上电极接触层; 8-上电极;9-中电极;
10-下电极;11-钝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如图1所示,该双通道宽光谱探测器包括一衬底1,及依次设置于衬底1上的下电极接触层2、第一吸收层3、中电极接触层4、隔离层5、第二吸收层6、上电极接触层7。其中,上电极8、中电极9、底电极10分别与上电极接触层7、中电极接触层4、上电极接触层2电连接。采用了N-I-P-P-I-N的结构,上-中电极以及中-下电极分别对应两个波段,提取两个波段的信号,从而加以复合处理最终得到拓宽的响应光谱。
具体的,所述衬底1的材料为半绝缘型即SI型GaAs,主要作用是作为外延层生长的基底,在外延之前经过420℃除气40~90min以及690℃脱氧5min,除此之外,衬底1还可以选择GaSb或n型掺杂GsAs等衬底;
所述下电极接触层2,形成在衬底1上,所述下电极接触层2的材料为n型掺杂的GaSb,掺杂浓度为1.5×1018~4×1018cm-3,厚度为450~750nm,优选为500nm,主要作用是与下电极材料形成低电阻的欧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8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液态硅胶封装模顶机
- 下一篇:一种N型MWT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