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挤压机及其顶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9289.7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5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玲;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5/02 | 分类号: | B21C35/02;B21C23/21;B21C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王卫忠 |
地址: | 30046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挤压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行业中的挤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卧式挤压机的顶料装置和具有该顶料装置的卧式挤压机。
背景技术
挤压机是生产金属线棒材的主设备,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挤压机1完成挤压过程后,挤压制品3从模具口被挤出,依靠牵引机13将挤压制品3拉出,进而进行挤压制品3冷却、矫直、切头、切尾等后处理工序。对于卧式挤压机,在挤压制品3的出口,通常设有料台,其上设置挤压制品牵引机13,用于沿运输轨道14拉出挤压制品。虽通常在料台或辊子的表面涂有石墨涂层,但仍难免造成牵引机13夹头擦伤挤压制品3表面的情况发生。更为糟糕的情况是,牵引机13夹头夹紧挤压制品3的一端,依靠牵引力硬将挤压制品3从挤压机1模具出口处拉出,常常造成挤压制品3产生缩颈变形,甚至拉断挤压制品3的情况,采用该工艺流程,必然要求后续工序中设置切头工序,将由牵引机13强拉变形的挤压制品3切除,保留合格制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卧式挤压机的装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卧式挤压机的顶料装置,以通过增设易更换、成本低的装置,来降低挤压制品废品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顶料装置的卧式挤压机,以通过增设易更换、成本低的顶料装置,来降低挤压制品废品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顶料装置:
一种顶料装置,用于生产线棒材的卧式挤压机,所述顶料装置包括支架、驱动件、传导件、连接板和顶针,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卧式挤压机的主剪连接,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端;所述传导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内,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内端部和部分伸出所述支架的外端部,所述内端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外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板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端部,所述连接板的轮廓与挤压所述线棒材的模具相匹配;所述顶针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模具的内孔轮廓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本发明顶料装置的卧式挤压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顶料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配套设计的顶针和连接板装置,可针对不同形状轮廓的线棒材进行操作;本发明的用于卧式挤压机,更换顶料装置简单方便,达到了降低挤压制品废品率,提高成品合格率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的用于卧式挤压机的顶料装置,特别针对单模多孔模具,设计有防转装置,实现了顶针与模孔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1为挤压机的牵引机从模具中将挤压制品拉出的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料装置针对双出线模具使用的连接板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料装置针对双出线模具使用的顶针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料装置在非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料装置在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挤压机
10 挤压机中心
11 前梁
12 主剪
120 主剪驱动油缸
13 牵引机
14 运输轨道
15 模具
16 挤压筒
2 顶料装置
21 液压缸
22 支架
220 连接法兰
23 传力杆
231 T形端
24 导杆
241 固定板
242 螺栓
25 连接板
251 第一通孔
252 第一螺纹孔
253 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9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锤转动离合装置的二次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力施工用尼龙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