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稀土镁硼的镍基储氢合金制备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9616.9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1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忠;范燕平;王狂飞;张宝庆;王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合金 制备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含稀土镁硼的镍基储氢合金制备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成形方法使用的制备设备包括熔炼-浇注罐(1)、升降-搅拌机构(3)、感应熔炼炉(10)、坩埚(11)、浇注模具(16)、浇注模具驱动装置(18)、滑道(19)和冷却水循环系统(20),所述熔炼-浇注罐(1)分别与保护气体注入装置(6)和抽真空装置(7)相连通;
所述熔炼-浇注罐(1)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板(2),所述升降-搅拌机构(3)包括加料-搅拌器(8),所述加料-搅拌器(8)能够伸入所述坩埚(11)内,所述坩埚(11)置于所述感应熔炼炉(10)内,用于容纳并熔化镍基合金,所述感应熔炼炉(10)和所述坩埚(11)上设置有水口(14),所述感应熔炼炉(10)上设有坩埚倾转机构(9)用以驱动坩埚(11)使其向所述浇注模具(16)倾转,所述浇注模具(16)位于所述感应熔炼炉(10)侧部、所述水口(14)下方并且放置于所述滑道(19)上,所述浇注模具驱动装置(18)与所述浇注模具(16)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浇注模具(16)在所述滑道(19)上运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20)对所述浇注模具(16)进行冷却;
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按La4-xRExMgNiy-zBz进行配料,其中,RE为La、Ce、Pr、Nd、Gd、Sm、Y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B为Cu、Al、Mn、Fe、Zn、Sn、Si中的一种元素,x、y、z的取值范围为0≤x≤2,16≤y≤18,0≤z≤5,将所配料置于坩埚(11)中,通电熔化,获得相应熔体;同时将镁块用金属镍纸包裹置于加料-搅拌器(8)中,并将加料-搅拌器(8)安装到升降-搅拌机构(3)位置上;
步骤2、待所加入配料完全熔化后,盖上密封盖板(2),并锁紧密封;启动抽真空装置(7),通过熔炼-浇注罐(1)侧壁上的抽真空管道对熔炼-浇注罐(1)抽真空;
步骤3、真空度达到5-10Pa时,启动保护气体注入装置(6)对熔炼-浇注罐(1)注入保护气体,压力升至1500-1800Pa,同时将熔体的温度降到1300℃-1320℃;
步骤4、启动升降-搅拌机构(3),降下加料-搅拌器(8)到熔体中,同时加料-搅拌器(8)进行反向搅拌,转速为150-200转/分,间隔1-3分钟正向搅拌,循环往复10-13min;
步骤5、转速提升到300-400转/分,间隔5-10分钟进行反向搅拌,循环往复30-40min,熔体制备完成;
步骤6、将步骤5所获得的熔体保温在1300℃-1400℃,等待浇注;
步骤7、对置于滑道(19)上的浇注模具(16)通水冷却,进行浇注;
浇注模具驱动装置(18)与浇注模具(16)连接;调整浇注模具(16)位置,启动坩埚倾转机构(9)将坩埚(11)倾斜进行浇注,同时左右移动浇注模具(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稀土镁硼的镍基储氢合金制备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模具(16)左右两边分型,所述浇注模具(16)分型面设有排气槽,每一半模具内部均开有水冷通道(15),所述水冷通道(15)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2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稀土镁硼的镍基储氢合金制备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浇注罐(1)的上部采用所述密封盖板(2)与外部隔离,所述密封盖板(2)上设有所述升降-搅拌机构(3)和观察窗(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稀土镁硼的镍基储氢合金制备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浇注罐(1)和所述密封盖板(2)内分别设有水冷通道,所述水冷通道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20)相连,对所述镍基储氢合金制备设备进行冷却;
所述升降-搅拌机构(3)还包括长销(23)和陶瓷杆(25),所述加料-搅拌器(8)套入所述陶瓷杆(25),利用所述长销(23)与所述陶瓷杆(25)径向固定,所述陶瓷杆(25)能够穿过所述密封盖板(2),带动所述加料-搅拌器(8)进入所述坩埚(11)内,所述陶瓷杆(25)能够通过其上端与所述升降-搅拌机构(3)分离,所述陶瓷杆(25)的下端为轴肩结构,所述陶瓷杆(25)为ZrO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96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