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9332.8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3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飞;蔡先庆;李宗有;李树鼎;张泽坤;杜雨静;范惠平;方正;鲜苗;黄厚罡;刘永明;华智;程全振;邹长富;苏伟;唐文广;吴晓春;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板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路堑边坡防护的具有变截面抗滑桩的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板墙是我国铁路建设中于20世纪70年代由抗滑桩发展起来的支挡结构,被应用于铁路、公路工程填方路基支挡、路堑边坡防护及滑坡处置。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现有直立式桩板墙自挖方路基边沟或碎落台边沿,以直立状态高耸于道路外侧,其抗滑桩通常为等横截面矩形,也有为方便设挡土板而将抗滑桩悬臂段设为T型横截面的情况,但都是将挡土板与桩构成全封闭结构也存在圬工量较大、美观度较差、植草绿化困难的缺点。而且直立式桩板墙结构生硬,植物防护不能布设于墙面,景观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圬工量小的,可植草绿化的,支挡能力强的具有变截面抗滑桩的桩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桩板墙,包括挡土墙、一个以上的变截面抗滑桩、一个以上的第一挡土板和一个以上的第二挡土板;所述变截面抗滑桩包括抗滑桩基体和一个以上形状相似且横截面面积不同的抗滑桩悬臂;所述抗滑桩基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抗滑桩悬臂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抗滑桩基体、一个以上的抗滑桩悬臂按照横截面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连接;两个相邻的变截面抗滑桩的抗滑桩基体通过第一挡土板相互连接;两个相邻的变截面抗滑桩的抗滑桩悬臂通过第二挡土板相互连接;所述挡土墙的一侧与每一个变截面抗滑桩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抗滑桩基体的横截面为方形或矩形或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抗滑桩基体的横截面形状与抗滑桩悬臂相似。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抗滑桩基体与每一个抗滑桩悬臂同一侧对齐。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挡土墙为钢筋砼挡土墙,所述挡土墙的一侧与每一个第二挡土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抗滑桩悬臂的数量为2个或3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桩板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进行挖桩孔和制作变截面抗滑桩;
a、挖桩孔;
b、制作变截面抗滑桩:
1)按照抗滑桩基体的形状和大小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得到抗滑桩基体;
2)按照抗滑桩基体与一个以上的抗滑桩悬臂的连接顺序,根据每一个抗滑桩悬臂的形状和大小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得到变截面抗滑桩;
B、重复步骤A的步骤b一次以上,得到一个以上的变截面抗滑桩;
C、分别制作挡土板和制作钢筋砼挡土墙:
1)在步骤B得到的变截面抗滑桩之间,采用现浇施工工艺制作第一挡土板和第二挡土板;
2)在步骤B的一个以上的变截面抗滑桩的同一侧加设钢筋砼挡土墙。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桩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变截面抗滑桩的抗滑桩基体的横截面。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一个以上的变截面抗滑桩在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的变截面抗滑桩之间间隔相同。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A的步骤b的步骤2)在与抗滑桩悬臂相匹配的模型内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所述模型为上下开口的圆柱形或方形或矩形结构。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桩板墙根据抗滑桩悬臂段的受力特点,以不同横截面尺寸抗滑桩对应不同受力段范围,将传统等截面抗滑桩悬臂段设计2-3段变截面抗滑桩,外观呈宝塔形。临近坡口处保留部分抗滑桩主筋,加设纵向钢筋构成钢筋砼挡土墙,取代部分传统桩板墙结构。抗滑桩施工完毕后,抗滑桩外侧植筋,现浇施工挡土板。挡土板与不同横截面尺寸的抗滑桩间构成的空隙、抗滑桩桩顶平台,可培土绿化。变截面抗滑桩、钢筋砼挡土墙依次阶梯式错开,共同构成台阶式边坡。本发明的桩板墙节省了圬工与钢材,显著减少工程量;为填土绿化预留下了空间,可植草绿化;边坡外形错落成阶梯状,避免了高耸结构的突兀和生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桩板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桩板墙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293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