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及其织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3475.6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振乾;孙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35/00 | 分类号: | D03D35/00;D03D47/18;D03D2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织造 三维 正交 多层 织物 样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其特征在于,该织样机包括机架,以及连接在机架上的Z纱织轴(1)、Z纱导辊(2)、经纱织轴(4)、经纱导辊(6)、经纱定位板(7)、综框(8)、钢筘(9)、剑杆(11)和电缸(14);
Z纱织轴(1)、Z纱导辊(2)、经纱织轴(4)和经纱导辊(6)均位于经纱定位板(7)的一侧,综框(8)、钢筘(9)、剑杆(11)顺序排列在经纱定位板(7)的另一侧,且综框(8)离经纱定位板(7)最近;剑杆(11)连接在电缸(14)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剑杆支架(12),剑杆(11)通过剑杆支架(12)连接在电缸(14)的活塞上;电缸(14)可带动剑杆(11)上下移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缸支架(13),电缸支架(13)位于电缸(14)的上部,且电缸(14)通过电缸支架(13)固定在机架上。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定位板(7)包括板体(701)和设置在板体(701)上孔眼(702),孔眼(702)成行布设。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织造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中,每行孔眼中相邻两个孔眼之间的距离为8-15mm;相邻两行孔眼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80mm。
6.一种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经纱(5)和Z纱(3)引入织口(15);
S20调整电缸(14)复位,使得剑杆(11)处于待织织物多层经纱的底层或者顶层,将剑杆(11)伸出,通过该层开口,引入该层纬纱;
S30控制电缸(14)活塞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为两层织口(15)之间的中心距离;每次移动后,剑杆(11)与待织织物的一层开口相对,将剑杆(11)伸出,通过该层开口,引入该层纬纱;直至待织织物所有层开口都引入纬纱;
S40将剑杆(11)回缩,钢筘(9)向前打纬,将织入的多根纬纱打入织口(15)后返回,形成织物;综框(8)上下运动,Z纱形成下一个开口,利用卷取机构将织好的织物拉出织口(1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步骤S40结束后,剑杆(11)处于待织织物多层经纱的顶层或者底层,将剑杆(11)伸出,通过该层开口,引入该层纬纱;并返回步骤S30,直至结束织造。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0具体包括:将经纱(5)经过经纱定位板(7),引入织口(15);将Z纱(3)经过经纱定位板(7)和综框(8),引入织口(15)。
9.按照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三维正交多层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定位板(7)包括板体(701)和设置在板体(701)上孔眼(702),孔眼(702)成行布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34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拉伸的聚苯硫醚纤维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极柔婴儿服装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