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和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39915.9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0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申仁俊;张忠海;周伟;王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兵 |
地址: | 315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吸附剂 再生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和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持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SOx、CO、NOx、VOC和PM)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各国对车用汽油规格如氧含量、蒸汽压、苯含量、芳烃总含量、沸点、烯烃含量及硫含量等指标日益提高。降低成品车用汽油的硫和烯烃含量,可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的排放量。因此,国家不仅制定了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对车用燃油(汽油、柴油)中的有害物(硫、烯烃、芳烃/多环芳烃)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基本上都是来自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其特点是硫含量高,烯烃含量高,且随着催化裂化加工原料的重质化,将使其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成品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直接增加汽车尾气中的SOx排放,使汽车尾气转化器中催化剂中毒,并导致汽车尾气排放出的CO、NOx和VOC增加。
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是采用吸附的原理脱除催化汽油中的硫,汽油产品含硫低、辛损小、液收高,技术比较先进。而且该技术在世界上已有成熟的工业化装置运行经验,因此技术可靠性值得肯定。该技术可以直接处理全馏分催化石脑油,而且氢耗少,装置能耗和操作费用比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要低,因此经济性具有优势。
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S Zorb)消耗的能源主要有电、蒸汽、燃料气 等。其中,电力主要用于泵、往复式压缩机、空冷和电加热器等设备的驱动。蒸汽主要用于稳定塔底重沸器、再生取热系统和仪表伴热。燃料气作为原料加热炉燃料,主要来自本装置稳定塔顶不凝气,塔顶不凝气不足时,补充全厂的高压瓦斯。装置97.94%的能耗集中于电、蒸汽和燃料气的消耗。由此可见,降低电、蒸汽和燃料气的耗能成为吸附脱硫装置节能降耗的关键。
现有的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中,再生器接收器的取热介质通常为饱和蒸汽。用饱和蒸汽取热,不仅成本高,并且,采用饱和蒸汽取热容易造成再生器接收器的取热部件泄露导致吸附剂结块,存在导致再生系统被迫停工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平衡吸附剂再生系统的热量以及避免吸附剂结块的问题,提供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和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脱硫系统中还包括一个热氮系统,此系统如图2所示,常温的1MPa氮气经过减压阀降压至0.6MPa后,经过氮气电加热器8加热至200℃,然后去各热氮消耗点。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发现,将吸附剂再生系统中的再生器接收器的取热介质由饱和蒸汽换成氮气,并使取热后的氮气进入热氮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取热介质的成本,防止由于取热部件中的水蒸气泄露造成吸附剂结块,还可以降低氮气电加热器的负荷,达到意想不到的节能降耗的效果。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再生器、再生器接收器和氮气电加热器,所述再生器与所述再生器接收器连通,所述再生器接收器内设置有取热部件,所述取热部件用于传输氮气,并且所述取热部件的氮气出口与所述氮气电加热器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脱硫吸附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在包括再生器、再 生器接收器和氮气电加热器的再生系统中实施,该方法包括:待生脱硫吸附剂在再生器中进行再生反应,并使再生后的脱硫吸附剂进入所述再生器接收器,其中,用氮气对所述再生器接收器中的脱硫吸附剂进行取热,并将取热后的氮气通入所述氮气电加热器中进行加热。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饱和蒸汽,降低取热介质的成本;
(2)降低氮气电加热器负荷,降低系统电费;
(3)消除了由于取热部件泄露导致吸附剂结块,从而导致再生系统被迫停工的隐患。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脱硫吸附剂的再生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热氮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再生器进料罐; 2再生器;
3再生器接收器; 4冷凝水罐;
5再生烟气冷却器; 6再生空气预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9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