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泵海水淡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0478.2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昌智;刘倩;胡攀;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昌智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海水 淡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热泵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光伏电池板、热泵系统、海水蒸发设备、换热器、淡水箱、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组成。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本发明采用太阳能‑热泵耦合制取淡水,由光伏发电提供驱动力,通过太阳能和热泵系统直接或间接提高海水温度,从而提高海水蒸发后空气的露点温度,升温后的海水进入海水蒸发设备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海水蒸发使不饱和空气变为高温的饱和湿空气,高温的饱和湿空气在冷凝换热器(a)中被环境海水进行一次冷凝,在蒸发器中进行二次冷凝,冷凝得到的淡水通过冷凝水管流至淡水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泵耦合的海水淡化装置,适用于淡水缺乏、海水丰富的地区。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约 1/3 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到 2025 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 2/3。因此,解决淡水供应问题将会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问题。有学者指出: 现在争油,将来争水。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进行海水淡化,因为地球表面70% 都被海水覆盖,海水资源丰富。然而,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需要消耗大量常规能源,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并带来环境污染。而太阳能是一种分布广,储量多的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也将成为21世纪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泵海水淡化装置,可以综合利用光伏光热,实现零能耗淡化海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太阳能-热泵海水淡化装置,含有光伏电池板,热泵系统,海水蒸发设备,换热器,淡水箱,水泵,风机及管路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光伏电池板通过光伏控制器向水泵、压缩机、风机、电磁阀供电。
本发明采用太阳能-热泵耦合用海水制取淡水,通过太阳能和热泵系统提高海水温度,从而提高海水蒸发后空气的露点温度,利用环境海水进行冷凝,制取淡水。其中,环境海水可通过吸收冷凝换热器(a)中高温饱和湿空气的冷凝热、光伏电池板的热量、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的冷凝热来提升自身温度。
环境海水通过海水入口进入冷凝换热器(a)吸收冷凝热后,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吸收光伏电池板和冷凝器的热量。采用直接吸收式时,冷凝换热器(a)海水侧出口通过淡化用海水通道与光伏电池板,冷凝器,海水蒸发设备连接,海水在吸收其余两部分热量后直接进入海水蒸发设备;采用间接吸收式时,增设换热器(b),换热器(b)通过传热介质流通管道与光伏电池板,冷凝器连接,冷凝换热器(a)海水侧出口通过淡化用海水通道与换热器(b)、海水蒸发设备连接。冷凝换热器(a)出口的海水在换热器(b)中与传热介质换热吸收热量后进入海水蒸发设备。光伏板和热泵冷凝器的热量通过换热器(b)传递给被淡化的海水。
环境空气从海水蒸发设备的空气入口进入,与高温海水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海水在海水蒸发设备中大量蒸发使环境空气变为高温的饱和湿空气。
海水蒸发设备通过湿空气通道与冷凝换热器(a)湿空气侧、蒸发器连接,冷凝换热器(a)和蒸发器的冷凝水管接至淡化水箱。高温的饱和湿空气在冷凝换热器(a)中一次冷凝,在蒸发器中进行二次冷凝,冷凝得到的淡水通过冷凝水管流至淡水箱。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利用光伏发电驱动热泵压缩机、水泵、风机等用电设备,实现了零能耗海水淡化;被淡化海水在吸收光伏电池板的热量的同时对光伏电池板进行冷却,不仅提升了海水的温度,还对光伏电池板进行了冷却,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在海水蒸发设备与蒸发器之间设置冷凝换热器(a),通过低温的环境海水在所述冷凝换热器(a)中对在海水蒸发设备内蒸发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大幅度提升了海水淡化能力;本发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无日常运行耗损,零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热泵-间接吸收式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昌智,未经杨昌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0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