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卷绕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2571.7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3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煜桂;成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卷绕 组件 柔性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卷绕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屏幕比如现有智能手机上的屏幕一般是固定在设备上,无法卷绕,使得屏幕的尺寸极大的受到设备本身的尺寸的影响,不利于显示装置的大屏幕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收纳的自动卷绕组件和应用该自动卷绕组件的柔性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装置具有较大的显示界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卷绕组件,包括卷轴、转动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卷轴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卷轴用于卷绕柔性屏组件,所述转动件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卷轴的端部,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转动件转动来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其中,所述卷轴具有一个第一开口和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腔体,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中,且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腔体中。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键、主板和电源,所述按键用于滑动设置于外部结构中,所述转动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按键切换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板之间的通断,以控制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部的转动状态。
其中,所述转动件固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固设于所述按键上,所述电源靠近所述主板;当所述按键沿着靠近所述电源的方向滑动直至与所述电源接触时,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部转动;当所述按键沿着远离所述电源的方向滑动直至与所述电源分离时,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板断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部停止转动。
其中,所述按键包括按压部和固定部,所述按压部用于容置于所述外部结构中,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部,且所述固定部朝着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主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电源靠近所述固定部的端部。
其中,
所述电源为电池,所述主板设置电极,当所述按键沿着靠近所述电源的方向滑动直至与所述电源接触时,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板通过所述电极电连接;或者,
所述电源为电池,所述主板设置弹片,当所述按键沿着靠近所述电源的方向滑动直至与所述电源接触时,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弹片电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件为马达或电机,所述转动部为所述马达或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转动部齿轮啮合于所述腔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柔性屏组件和上述的自动卷绕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一个缝隙,所述壳体的缝隙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卷绕端和拉伸端,所述卷绕端卷绕于所述卷轴上,所述拉伸端伸出所述壳体的缝隙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当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转动件转动来带动所述卷轴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组件卷绕于所述卷轴上直至所述拉伸端抵靠于所述壳体的缝隙上。
其中,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和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屏层叠贴覆于所述柔性支撑件上。
其中,所述柔性支撑件由薄钢片和硅胶混合注塑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将柔性屏组件设置容置于壳体中,由于柔性屏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柔性变形,即呈弯曲或展平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装置的壳体受柔性屏组件的尺寸的影响较小,即柔性显示装置中容置柔性屏组件的壳体的尺寸可以较小,但是柔性显示装置却可以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并且柔性显示装置通过自动卷绕组件使得柔性屏组件能够自动在壳体中进行卷绕,便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收纳,从而提供了一种显示界面较大,能够自动收纳的柔性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2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重原子的化合物的等离子体减量
- 下一篇:用于求解动量转移截面的近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