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47804.2 申请日: 2016-07-13
公开(公告)号: CN106069543B 公开(公告)日: 2018-02-23
发明(设计)人: 吕海燕;钟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31/00;A01G7/04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代理人: 黄瑞棠
地址: 43007***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猕猴桃 脱毒 组培苗 移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果树设施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Lycium chinense)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富含猕猴桃蛋白多糖、VC、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目前猕猴桃繁殖技术在生产上多为扦插和嫁接,这样虽能保留母体优良性状,但也保留了母体体内的植物病毒;猕猴桃体内病毒的积累逐代增加,病毒病持续影响着猕猴桃的单产,猕猴桃果实品质逐年下降。

现有技术猕猴桃脱毒组织培养快繁分为五个阶段:(1)获取无菌脱毒材料;(2)猕猴桃组培苗的初代培养;(3)猕猴桃组培苗的增殖培养;(4)猕猴桃组培苗的生根;(5)猕猴桃组培苗的驯化;(6)猕猴桃组培苗的移栽;(7)猕猴桃组培苗的假植。其存在以下缺点:

1、猕猴桃组培苗在室内生长时间短,植株本身不够强壮,抗逆性差;

2、猕猴桃组培苗生根慢,且在后期移栽过程中容易受损,移栽后定根速度和再生根比例低,导致移栽成活率不高;

3、猕猴桃组培苗移栽环境简陋,未与外界形成隔离处理,组培苗易重复感染病毒;

4、组培苗驯化移栽成活后,在销售之前要进行假植,该过程耗费人力物力,且假植后的植株成活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该方法提高了脱毒组培苗的生根比例与成活率,确保了组培苗与外界的隔离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省去了假植的环节,提高了组培苗销售后移栽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具体地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组培苗处理

将3~4周苗龄的组培苗光照周期调整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同时光照时的光照强度增强至3000~5000lux;

②栽培苗准备

组培苗处理10~15天后,取出组培瓶内的组培苗,用清水冲洗基部培养基,直至洗净;将基部浸入生根溶液,叶面均匀喷水,保持茎叶湿润;

③移栽

取营养钵,向营养钵内填育苗营养土、浇足水溶液、栽种组培苗;然后在营养钵上安置支架,覆盖塑料薄膜;将移栽后的营养钵置于温网室内,其中,温网室有40目以上防虫网覆盖;

④室外炼苗

组培苗移栽10~15天后,放风炼苗、喷施叶面肥料;炼苗7~10天后,根据组培苗生长状况逐渐掀掉塑料薄膜;再经过7~10天后,根据组培苗生长状况逐渐去掉遮阳网;移栽30~60天后,组培苗生长健壮,即可销售或进行二次移栽。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将组培苗快繁后期的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增强,这样调控有利于猕猴桃增强茎叶的代谢,促进猕猴桃组培苗生长发育及茎干的木质化,也保证其移栽后有利于再生根系的发生,生根率达90%以上,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保证了成活率;

②省去了穴盘移栽环节,直接营养钵移栽,形成容器苗销售,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且提高了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③采用温网室设施栽培,能将昆虫等病毒携带体与猕猴桃组培苗隔离开来,确保了猕猴桃组培苗的生长环境安全,保证了猕猴桃组培苗的质量;

④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减少了土传病害的传播,控制了幼苗的营养供给,保证了猕猴桃幼苗期的营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组培苗处理;

2—栽培苗准备;

3—移栽;

4—室外炼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一、方法

如图1,本方法是:

①组培苗处理-1;

②栽培苗准备-2;

③移栽-3;

④室外炼苗-4。

*步骤②中:

所述生根溶液由萘乙酸原粉配置成20~50mg/L的液体,浸泡时间为0~2h。

*步骤③中:

移栽前3~5天,用甲醛将营养钵和育苗营养土进行消毒;移栽前1天,将营养钵及育苗营养土通风放置,直至残余气体排尽。

所述营养钵为塑料育苗营养钵,其口径大小为:8cm*8cm~15cm*15cm,其高度为:12cm~30cm。

所述育苗营养土为草炭土、腐熟有机肥和珍珠岩的混合物,体积比为:草炭土:有机肥:珍珠岩=20~30%:5~10%:60%~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7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