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方法及网络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8712.6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5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然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13 | 分类号: | H04L12/813;H04L12/823;H04L12/851;H04L12/853;H04L12/8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方法 网络 架构 | ||
本发明揭露一种控制方法及网络架构。控制方法适用于包含多个节点的网络架构,每一节点直接或间接电性耦接至其余节点,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其中一个节点接收至少一封包;其中一个节点判断接收到的封包是来自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或是来自其余节点;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来自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则丢弃该至少一封包;以及,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来自其余节点,则根据流量大小以及时间区间选择性地保存该至少一封包。借此,控制方法及网络架构减少封包被重复接收及重复处理的可能性,进而减少频宽的浪费以及节省运算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控制方法及网络架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减少封包重复接收的控制方法及网络架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输封包的常见方式可分为单点传播(unicast)、多点传播(multicast)或广播(broadcast)。在多点传播的系统中需要将封包传送到所有的节点上,例如分发拓朴连接状态至各个节点。在传统的做法中,常会利用泛洪(Flooding)的方式将封包转发到所有节点。
在泛洪(Flooding)的转发方式中,不仅会发生在同一节点上收到两个以上相同的封包,甚至有可能收到由同一节点本身发出的封包,如此一来则造成频宽以及中央处理单元资源的浪费。而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的做法中,需要经由控制器搜集所有节点传送的信息并计算结果后,再将结果传送到每一个节点上。然而,这样来回传送的做法相当耗费时间及运算资源,相当没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包含多个节点的网络架构,每一节点直接或间接电性耦接至其余节点,控制方法包含:其中一个节点由直接或间接电性耦接的所述节点接收至少一封包;其中一个节点判断接收到的封包是来自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或是来自其余节点;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来自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则丢弃该至少一封包;以及,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来自其余节点,则根据流量大小以及时间区间选择性地保存该至少一封包。
于一实施例中,根据该流量大小以及该时间区间选择性地保存该至少一封包的步骤还包含:判断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是否在该时间区间内超过该流量大小;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在该时间区间内超过该流量大小,则丢弃该至少一封包;以及,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在该时间区间内未超过该流量大小,则保存该至少一封包。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节点包含计时器,该控制方法还包含:当接收到该至少一封包时,触发该计时器;以及,由该计时器计算是否达到该时间区间,其中若达到该时间区间,则重置该至少一封包的地址信息所对应累积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节点包含计时器,该控制方法还包含:持续性地驱动该计时器以计算是否达到该时间区间,其中若达到该时间区间,则重置所有地址信息所对应累积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
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封包的封包型态为控制封包、讯息封包或数据封包。
于一实施例中,该流量大小为一个单位封包大小的一倍至两倍。
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封包的地址信息为IP地址或MAC地址。
本发明的次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网络架构包含多个节点,每一所述节点直接或间接电性耦接至其余节点,所述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接收至少一封包,该其中一个节点判断接收到的至少一封包是来自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或是来自其余节点,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由该其中一个节点本身传送出来,则丢弃该至少一封包,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是由其余所述节点传送出来,则根据一流量大小以及一时间区间选择性地保存该至少一封包。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节点其中一者判断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是否在该时间区间内超过该流量大小,若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在该时间区间内超过该流量大小,则丢弃该至少一封包,若所述节点其中一者接收到的该至少一封包的流量在该时间区间内未超过该流量大小,则保存该至少一封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48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