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纳米级染色剂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4077.2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9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提取 纳米 染色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染色剂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纳米级染色剂的工艺。
背景技术
根据英国染色剂和染色家协会给出的定义,“天然染色剂”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色剂。植物染色剂是天然染色剂中最重要的一类,以其来源广、无毒害、少污染、防虫杀菌利于保存等优良特性独树一帜。一般植物的叶、皮、花和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植物染色剂资源丰富。染色剂植物种类很多,有乔木、灌木,也有草本、藤本。有的是山野自生的野生植物,有的是田园栽培的植物,类型、产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也不一致。我国传统的主要染色剂植物有如下几种:
(1)红色
红色染色剂不象黄色染色剂那样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红色染色剂隐藏在植物的根、树皮或暗灰色昆虫的躯体中。尽管红色染色剂的来源有限,但他们在一种植物中存在大量色基,因此容易提取,较主要和常用天然红色染色剂是茜草和紫胶。
(2)黄色
黄色是最生动的,也是自然界存在的所有色相中最充足的染色剂。可产生黄色染色剂的植物的数量比产生其它颜色染色剂的植物的数量要多得多。姜黄染色剂是姜黄的衍生物,是天然来源黄色染色剂中最有名和最鲜艳的染色剂之一。
(3)蓝色
从古到今,靛蓝一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蓝色染色剂之一,蓝色染色剂可以蓼蓝、菘蓝、木蓝、马蓝、螺旋藻中提取。
(4)紫色
紫色系植物染色剂包括紫草、紫檀、野苋、落葵、瑞木、紫苏等。紫草为最常见的紫色系染色剂,李时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紫草根有活血、消炎解毒作用。
(5)灰色与黑色
素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槲叶(槲若)、漆大姑、钩吻(野葛)、化香树、乌桕、菰等为灰色与黑色植物染色剂。主要利用鞣质植物染色剂在纤维上经媒染生成灰、黑色系。
(6)绿色系
绿色系的植物有鼠李等,它是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又名山李子,绿子,冻绿,大绿等。染色剂色素成分存在于嫩果实和叶茎之中,称为冻绿,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天然绿色染色剂之一,国际上又称中国绿。
(7)其它颜色的天然染色剂
橙色天然染色剂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如大丽花属植物的花,或是从矿物质来源得到,如一种红色的粘土。褐色系植物染色剂有荞麦、黑豆、梅、茶、栗、桦木等。
天然染色剂能满足人类返朴归真、追求自然的需求,在合成染色剂原料越来越短缺、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对人有致癌作用的今天,无毒、对人体无刺激、色调别致、与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天然染色剂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纳米级染色剂的工艺。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纳米级染色剂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粉碎,然后加入到酸液中,所述植物与酸液的质量比为(1-3):(1-3),搅拌均匀,放置30-90分钟,过滤,得到酸解料;
(2)将酸解料加入水中,调节pH至3-10后进行超声提取,所述酸解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0-1:50,超声频率为10-80KHz,先以38-42℃超声提取15-25分钟,再以88-92℃超声提取5-15分钟,最后以18-22℃超声提取25-35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浓缩,冷冻干燥;
(4)超细研磨。
优选地,所述的植物为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槲叶、漆大姑、钩吻、化香树、乌桕、菰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酸液的温度为10-30℃,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乳酸0.3-3%、盐酸0.3-3%、乙酸0.3-3%、水91-99%。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乳酸,CAS号:849585-22-4。
盐酸,CAS号:7647-01-0。
乙酸,CAS号:64-19-7。
本发明的植物染色剂提取工艺,对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提取得到的染色剂纯天然,对人体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织物染色,文眉、文唇、文眼线等人体皮肤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4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