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温度垂直廓线的输电线路覆冰类型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7113.0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3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陆佳政;冯涛;徐勋建;张杰;李丽;杨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3 | 代理人: | 周志中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度 垂直 输电 线路 类型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温度垂直廓线的输电线路覆冰类型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冰冻灾害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随着特高压等交直流线路的快速发展,电网冰灾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大面积特别严重覆冰过程,导致电网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为了开展电网冰灾防治,迫切需要开展电网覆冰预测。
现有技术当中,覆冰预测主要利用数值模式预测出未来3-7天的气象要素,并结合覆冰厚度增长模型计算导线等效覆冰厚度。然而,覆冰预测结果仅能得到等效覆冰厚度,对于覆冰类型还无法判断,导致预测结果与现场人工观测出现差异。此外,覆冰类型对于线路融冰优化排序,开展冰灾智能决策也是重要关键因子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当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垂直廓线的输电线路覆冰类型预测方法,从而精确预测输电线路覆冰类型,使用该方法可为电网抗冰部署、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全面的指导,该方法思路新颖、流程清晰、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这一种基于温度垂直廓线的输电线路覆冰类型预测方法,系考虑了大气温度垂直廓线的特征,并利用历史资料建立覆冰类型阈值,基于数值模式预测与覆冰类型阈值判识,预测输电线路覆冰类型。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历史探测数据筛选参数设定
选取观测站点,根据该站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设定观测层的最高和最低相对地面的高度,分别记录为H和H0,即高空数据范围为[H0,H]。设定站点历史数据资料初始记录时间S0和结束记录时间Se,则观测时段为[S0,Se]。系统获取[H0,H]和[S0,Se]。
(2)有效数据记录筛选
获取站点在[S0,Se]时段内发生雨凇、雾凇和混合凇三种类型覆冰时刻的[H0,H]之间不同高度的温度数据和地面相对湿度数据。将每一时间点观测的覆冰类型、[H0,H]之间不同高度的温度和地面相对湿度3类要素组成一条观测记录。当观测记录中,小于或等于H高度时有温度记录,则该条观测记录为有效记录,否则为无效记录。将有效记录组成有效观测集合,记为C。
(3)温度廓线图绘制
选取步骤(2)中有效观测集合C中一条观测记录,并将该条记录的高空温度要素,绘制在以相对高度0m,温度0℃为坐标原点的温度-高度图直角坐标中。图中横坐标为高空温度,纵坐标为温度所在的高度。将图中的点按照自低向高的顺序依次用直线将两个点连接,绘制成折线图。
(4)区域面积比计算
将步骤(3)绘制的温度-高度图按照大于0℃和小于0℃划分成两部分,首先计算大于0℃的区域内,折线与0℃直线、H0高度水平线、H高度水平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面积,记为Si+,则面积和记为S+。然后计算小于0℃的区域内,折线与0℃直线、H0高度水平线、H高度水平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面积,记为Sj-,则面积和记为S-。
其中,n为大于0℃的区域内,折线与0℃直线、H0高度水平线、H高度水平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数量,i=1…n,m为小于0℃的区域内,折线与0℃直线、H0高度水平线、H高度水平线围成的闭合区域的数量,j=1…m,计算面积比,r=S+/S-,重复步骤(3)、步骤(4),计算集合C中所有有效观测记录的面积比,组成集合R。
(5)覆冰类型面积阈值确定
选取步骤(4)确定的集合R中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确定间隔Δr,统计Δr范围内发生雨凇、雾凇和混合凇的次数,并选取发生次数最多的覆冰类型作为Δr内的主要覆冰类型,同时记录该覆冰类型的频次为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防灾减灾中心;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7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