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0733.8 | 申请日: | 201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袁峰;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一个报文后,判断该报文是否为一个Flowlet的首报文;若该报文为所述Flowlet的首报文,则根据该报文的目的地址确定目的交换机;在存储的等价路径权重表中,确定与该目的交换机关联的至少一条等价路径的权重值,该等价路径权重表中存储了所述至少一条等价路径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至少一条等价路径的权重值,将该报文调度到相应的等价路径上传输。本发明交换机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报文后,进行Flowlet检测,且直接根据本地存储的等价路径权重表作基于Flowlet的负载均衡,无需交换机实时获取各个路径的负载情况,大大降低了负载均衡算法的复杂度,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网络越来越广泛地被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所创建。在基于数据中心网络进行流量传输时,常常会发生下述两种流量拥塞情况。在图1A中,由于传统的负载均衡方法如ECMP(Equal-Cost MultiPath,等价多路径)方式仅能做到对流数的负载均衡,因此可能会出现图1A所示的多条大象流凑巧映射到同一条链路的情况,导致汇聚流量超过端口容量,引起流量拥塞,这种拥塞称为Local Collision(局部冲突)。在图1B中,由于Leaf交换机各自做负载均衡,没有一个全局的信息,因此可能会出现图1A所示的多个Leaf交换机上发往同一个Leaf交换机的多条大象流,发送到同一个中转交换机(比如Spine交换机)的情况,导致下行流量拥塞,这种拥塞称为Downstream Collision(下游冲突)。因此,为了防止上述两种拥塞情况的发生,如何对网络流量进行负载均衡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
参见图2,现有技术在进行负载均衡时主要逻辑如下:源Leaf交换机检测Flowlet(子流),其中位于一个滑动窗口内的报文作为一个Flowlet一起发送。对于每个新的Flowlet,源Leaf交换机总是选择最小负载路径。其中,路径的负载情况通过下述步骤得到:(1)源Leaf交换机将拥塞信息字段(包括LBTag和CE)封装到每个报文的overlay(覆盖)头中。其中,LBTag表示源Leaf交换机的端口号,CE表示路径拥塞度量值;CE在经过Spine交换机时更新,并在到达目的Leaf交换机后暂存到Congestion-From-Leaf表中。(2)目的Leaf交换机在接收到上述报文后,向源Leaf交换机发送反向报文,具体目的Leaf交换机将拥塞信息字段(包括FB_LBTag和FB_Metric)封装到反向报文的overlay头中。其中,FB_LBTag表示目的Leaf交换机的端口号,FB_Metric表示拥塞度量值。源Leaf交换机在接收到反向报文后,将反向报文存放到Congestion-To-Leaf表中。这样,源Leaf交换机便可以根据本地上行链路和反馈回来的下行链路的拥塞情况,遍历获取最小负载路径的出端口,以为Flowlet决策最佳路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需要目的Leaf交换机返回给源Leaf交换机所有的下行链路负载信息,且需遍历获取最小负载路径对应的出端口,因此该种负载均衡方法的复杂度过高,负载均衡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针对控制器来讲,首先会根据网络拓扑、端口状态、链路带宽等信息,计算各条等价多路径的权重,具体为:对于一个源交换机,控制器计算所述源交换机与各个目的交换机之间多条等价路径的权重值,得到所述源交换机的等价路径权重表,所述等价路径权重表中存储了所述多条等价路径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向所述源交换机下发所述等价路径权重表。这样每一个源交换机中都会存储有一个与自身匹配的等价路径权重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0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