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74839.5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绿宇;杨忠;顾明华;何小丽;殷政;何宗杰;孙莹;周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水 再生 废液 ph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系统,包括:
中和槽(10),容纳废液并进行中和处理;
原水管(20),连接纯水系统29,将纯水再生废液原水输送至中和槽(10);
混合管(30),连接中和槽(10)底部,将中和槽(10)内废液抽出并与酸或碱混合后返送至中和槽(10)内;
混合PH计(40),通过切换分别检测废液中和前后的PH值;
注酸管(50),连接酸贮槽59和混合管(30),输送盐酸溶液;
注碱管(60),连接碱贮槽69和混合管(30),输送氢氧化钠溶液;
鼓风管(70),连接中和槽(10)底部,向中和槽吹送空气,使废液与酸或碱翻滚、混合,以加速并均匀中和;
移送管(80),连接中和槽(10)底部,将中和后的废液移送至串接水管网(89);移送PH计(90),检测移送管(80)内废液PH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混合PH计(40)还包括:
混合取样管(41)和原水取样管(42),分别连接混合管(30)和原水管(20);
回水管(43),接引至中和槽(10)上方;
混合旁通管(44),连接混合取样管(41)和回水管(43);
检测池(401),其入口连接混合取样管(41)和原水取样管(42),出口连接回水管(43);
传感器(402),通过切换分别检测废液中和前后的PH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混合PH计(40)的取样管上还设有第一换向阀(45)、第二换向阀(46);
第一换向阀(45)的公共端(450)连接检测池(401)入口,第一端451连接第二换向阀(46)的第一端(461),第二端(452)连接原水取样管(42);
第二换向阀(46)的公共端(460)连接混合取样管(41),第二端(462)连接旁通管(4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移送PH计(90)还包括:
传感器(901),其为插入式探棒,从移送管(80)缓冲段最接近地面的水平管(801)的中部横向插入,以确保探棒浸没于废液中;
排气管(903),设有排气阀(904),其从水平管(801)的正上方引出,用以排除管道内死气,避免形成气穴干扰PH检测,同时使废液满管,进一步确保探棒浸没于废液中。
5.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废液原水通入中和槽(10),通过混合PH计(40)获取原水PH值,预判中和所需注酸或注碱,
步骤2:对混合取样管(41)预冲洗,去除沉积的酸碱残液和沉渣,
步骤3:根据液位计(11)读数,预判中和槽(10)内废液量以及中和所需酸或碱的注入量,
步骤4:根据步骤1、步骤3的预判结果,进行注酸或注碱,并以注入的持续时间控制注入量;同时开启鼓风机(71)以加速并均匀混合,对中和槽(10)内废液进行中和处理,
步骤5:通过混合PH计(40)观察中和槽(10)内废液PH值,当达到6~9区间时,开始移送,
步骤6:移送废液去串接水管网(8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还包括:
步骤1.1:切换导通第一换向阀(45)的第二端(45)2和公共端(450),将废液原水流通至PH计(40)的检测池(401),并通过回水管(43)返送至中和槽(10)内,
步骤1.2:观察混合PH计(40)读数至稳定,获取原水PH值,
步骤1.3:根据原水PH值,预判中和所需注酸或注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纯水再生废液PH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还包括:
步骤2.1:打开混合阀31,启动混合泵32,将中和槽(10)内废液流通至混合管(30);
步骤2.2:切换导通第二换向阀(46)的公共端4(60)和第二端(462),混合管(30)内废液经由混合旁通管(44)流通至回水管((43)),以此对混合取样管(41)预冲洗,去除酸碱残液和沉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483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盖板切浇口设备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