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扰动地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7237.5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3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雍洪宝;王晓明;樊勇;雍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地基基础 抗压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基础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扰动地步履式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以下简称静载试验)是在受检部位顶面逐级施加压力,测量其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承载力的试验方法,是地基基础检测中公认的最直观、可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传统方法。
申请人已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一种地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系统”(申请号:201410146815.0),如图1所示,通过长船纵向行走和内船横向位移操作实现靠近并对准定点桩位,通过安装在平台中部的主测油缸实现对桩体施加压力取得测试数据,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劳动效率。但该系统结构中,由于内船的轨道槽、横移油缸及内船支脚、内船横移小车均设置于内船安全支墩上,在横移过程中,内船横移小车在内船安全支墩上移动。由于检测现场无法做到完全平整,两内船对应的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实际移动中阻力较大,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无法横移的情况。同时,内船安全支墩与内船横移小车相连,重心随横移而变化,当内船被提起时,会产生倾斜影响行走。再者,其内船间隔距离不可变,为了减小外部压重对受检部位的扰动,规范要求压重平台支墩边至受检部位中心的距离不小于4倍的受检部位直径并大于2米,以常用的直径0.6米的管桩为例,即要求两内船之间间距始终不小于4.8米,旋转平台的长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旋转平台滑块位置距离平台中线很远,主要由旋转平台滑块提供的旋转动力的有效分量很小,造成转动困难,同时因为旋转控制需要,内船设为斜边与外船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也相应的加长了旋转平台长度。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均回避内船间距问题,即无法避免对受检部位的扰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扰动地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系统,横移轨道、横移油缸及横移小车设置于旋转平台下表面,横移时内船横移小车在旋转平台下悬吊移动,两内船对应的轨道为在同一平面,不存在地面不平形成的移动阻力。同时本发明内船可实现分离,在获得更大的内船间距同时,减小旋转平台的长度,旋转动力更大更有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非扰动地基基础抗压静载试验系统,包括
一承压平台,其中心下方设有一测试千斤顶定位固定装置,其中心两侧分别设有通孔,其四角位置设有外船连接口;
两旋转平台,平行对称位于承压平台中部下方前后两侧,旋转平台中心各设有穿孔,穿孔内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连接轴,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承压平台连接;所述两旋转平台两端上表面固设有四个下滑块,承压平台下有表面对应位置固设有四块上滑块,上滑块与下滑块叠压连接;
两外船,分别对称位于承压平台长度方向左右两端下方,通过纵移及升降机构与承压平台连接呈横倒的“工”字状,纵移及升降机构使外船支撑承压平台实现纵向移动与上下升降;
两内船,分别对称位于外船内侧、旋转平台下方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内船通过横移机构与旋转平台横移滑动连接;
设置于承压平台一侧的驾驶室,设置于承压平台另一侧的发动机组和电机液压泵;所述驾驶室通过发动机组与电机液压泵连接;
所述纵移及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的油缸分别与电机液压泵连接;
内船包括内船船体、内船支柱,横移机构包括横移轨道、横移油缸、横移小车,横移轨道横向设于旋转平台下表面,两横移油缸位于横移轨道内,横移油缸内端靠近旋转平台中心,均与旋转平台连接,外端活塞杆连接两侧的横移小车,内船支柱顶部连接横移小车,底部连接在内船船体上。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移轨道向外侧延伸形成分离轨道,分离轨道内设分离油缸,分离油缸外端与分离轨道连接,内端活塞杆与横移小车连接;分离油缸与电机液压泵连接。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承压平台下表面设有四个内船分离支座,其位置与分离油缸外拉横移小车分离到位后的内船支柱位置对应。内船分离到位后,内船支柱抵靠在分离支座上,内船支撑系统更加稳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移油缸和/或分离油缸与横移小车的连接结构为快拆卡接或插接结构。在实现内船横移与分离时,实现快捷拆装转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船支柱底部通过内船球头支座连接在内船船体上。内船船体与内船支柱通过内船球头支座固定连接,内船船体不会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7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