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79354.5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湘彧;吕正光;方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9/00;F25D23/02;F25D23/10;F25D17/06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融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一种下置式冷冻室冰箱具有形成于冰箱门上的制冰室。在冷藏室的独立空间中形成的冷空气被单独引入到制冰室和冷藏室中,因而降低了由于流体通道长度增加而引起的功耗和噪音。食物以干净的状态被冷藏或冷冻并贮藏。冷藏室中的食物新鲜地贮藏于高湿度状态下,且防止门被强迫打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U.S.C.§119(a)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2月2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序列号为10-2016-0022986的韩国专利申请、于2016年04月0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序列号为10-2016-0043245的韩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6年4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序列号为10-2016-0045178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利,通过引用将其各自的全部公开内容合并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形成于门上的制冰室的下置式冷冻室冰箱,尤其涉及能够使功耗和噪音最小化、保持在干净的状态、保持冷藏室处于高湿度状态、以及能避免当打开一个门时对面的门被强迫打开的冰箱。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冰箱是针对在低温下贮藏食物的设备。此外,冰箱是根据食物的状态来冷冻或冷藏待贮藏的食物的电子设备。近来,冰箱被开发成各种形式以改善生活水平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喜好。
换句话说,本文介绍了一种下置式冷冻室冰箱,其中在箱体内形成多边形的内部空间,安装搁板来将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冷藏室被形成在上部空间中,冷冻室被形成在下部空间中,多个门被旋转地联接到冰箱正面,以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从冷藏室中取出食物而不用用户弯腰来使用食物。
根据实施方案,本文介绍了具有安装在冷藏室的门上的制冰设备的冰箱。
然而,根据冰箱,在下部空间的冷冻室蒸发器通过热交换方案产生冷空气,冷空气通过流体通道流动至制冰室的内部。在此情况下,制冰室的冷空气移动至冷藏室中以在低温下在冷藏室中贮藏制品。然后,冷藏室的冷空气流动至冷冻室以形成制冰室、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循环结构。
因此,由于传统的下置式冷冻室冰箱具有将冷冻室、制冰室以及冷藏室彼此连结的长的流体通道,难以调整冷却速度。
特别是,当冷空气流动流过的流体通道的长度增加时,由于马达运行和保持冷空气的热损失使得功耗增加并且噪音增大。
另外,根据传统冰箱,位于上部空间的冷藏室必须具有足够的湿度来保持食物的新鲜状态。与此相反,冷冻室必须保持在干燥状态,因为如果冷冻室具有大量的水分,就可能结霜。
然而,根据传统冰箱,冷藏室的水分被移动到冷冻室,使得冷冻室内结霜。相反,干燥的冷冻室循环冷空气不适当地降低了冷藏室的湿度,从而使食品的新鲜度变差。
此外,根据下置式冷冻室冰箱,冷空气在具有相互不同的门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之间循环。
如果冷藏室的门被大力关闭,空气就被引入至冷藏室。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的空气通过冷藏室流动至冷冻室,使得冷冻室被引入的空气完全填充而强迫打开冷冻室的门。
此外,冷空气流动到冷藏室、制冰室和冷冻室之间的空间内,使冷藏室或冷冻室贮藏的食物的气味可能扩散至整个冰箱。
引用的相关技术的参考文献有KR10-2005-0127516A1(引用的参考文献1)和KR10-2005-0008905A1(引用的参考文献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当通过蒸发器在制冰室和冷藏室间反复循环在冷冻室中产生的冷空气流过的流体通道保持长的长度时产生的问题。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功耗和噪音最小化,同时保持冷冻室、制冰室以及冷藏室间的冷空气流动的流体通道,保持冷藏室在足够高的湿度状态下同时保持冷冻室处于干燥状态下从而防止霜冻,防止食物的气味扩散至整个冰箱使得冰箱保持在干净的状态以及避免当关闭一个门时对面的门被强迫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79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