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度可调的红光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0041.1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1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峰;龚均明;汪伟;周晚君;章顺;姚艳;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035;B23K26/70;G02B7/00;G02B7/18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可调 红光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度可调的红光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打标机的激光为不可见光,通常采用毫瓦级红光点状激光管发射红光指示打标幅面,幅面指示过程中,红光经过透镜聚焦后仍有一定宽度,并且聚焦后红光强度增加,影响人眼判断打标位置的精度,同时高强度的红光对眼镜也会产生伤害;红光在不同材质、粗糙度、形状的材料表面呈现的光强度、光斑大小不尽相同,比如红光照射在黑色表面呈现强度较弱,照射在镜面上呈现光斑较小,这些因素也都会影响人眼判断打标位置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标位置精度,减少红光对眼睛的伤害,提供一种强度可调的红光指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强度可调的红光指示装置,包括反射座、支撑座、固定板、调节座、红光管、碟簧组、调节杆、大齿轮、小齿轮、上间隔套、下间隔套、上偏振镜片、下偏振镜片、反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镜片固定于反射座设有的凹槽中,所述的支撑座设有阶梯孔和深孔,支撑座与反射座固定,所述的下偏振镜片位于支撑座阶梯孔中,介于下间隔套和支撑座之间,所述的上间隔套与大齿轮紧配,大齿轮位于上间隔套与下间隔套之间;所述的上偏振镜片位于上间隔套设有的沉孔内,介于大齿轮和上间隔套之间,所述的调节座通过螺栓和碟簧组与固定板固定,碟簧组套在螺栓上,所述的红光管与调节座固定,所述的固定板与支撑座固定,所述的调节杆与小齿轮紧配,调节杆位于支撑座的深孔内。
所述的反射座凹槽的斜面与反射座1地面成45°。
所述的阶梯孔和深孔的中心线平行并位于支撑座对称面内。
所述的上偏振镜片和下偏振镜片均为线性偏振镜片,上偏振镜片与下偏振镜片相互平行。
所述的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能绕深孔中心线转动,大齿轮能绕阶梯孔中心线转动
所述的红光管轴线与上间隔套轴线共线。
所述的碟簧组排列方式为单片反向叠法,碟簧数量为3-12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转动调节杆实现红光强度变化,结构简单,成本低。
2、本发明红光强度可调,可在不同特性材料表面清晰有效指示打标幅面,能够提高打标位置精度,减少红光对眼睛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反射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间隔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碟簧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反射座1、支撑座2、固定板7、调节座6、红光管5、碟簧组3、调节杆4、大齿轮9、小齿轮 11、上间隔套8、下间隔套13、上偏振镜片12、下偏振镜片14、反射镜片 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镜片10固定于反射座1设有的凹槽1a中,所述的支撑座2设有阶梯孔2b和深孔2a,支撑座2通过螺栓与反射座1 固定,所述的下偏振镜片14位于支撑座2阶梯孔2b中,介于下间隔套 13和支撑座2之间,所述的上间隔套8与大齿轮9紧配,大齿轮9位于上间隔套8与下间隔套13之间;所述的上偏振镜片12位于上间隔套8设有的沉孔8a内如图5所示,介于大齿轮9和上间隔套8之间,所述的调节座 6通过螺栓和碟簧组3与固定板7固定,碟簧组3套在螺栓上,所述的红光管5与调节座6固定,所述的固定板7通过螺栓与支撑座2固定,所述的调节杆4与小齿轮11紧配,调节杆4位于支撑座2的深孔2a内。所述的小齿轮11与大齿轮9啮合,小齿轮11能绕深孔2a中心线转动,大齿轮9能绕阶梯孔2b中心线转动;所述的上偏振镜片12和下偏振镜片14均为线性偏振镜片,上偏振镜片12与下偏振镜片14相互平行。所述的红光管5轴线与上间隔套8轴线共线。
如图3所示,所述的反射座1凹槽1a的斜面与反射座1地面成45°。
如图4所示,所述的阶梯孔2b和深孔2a的中心线平行并位于支撑座 2对称面2c内。
如图6所示,所述的碟簧组3排列方式为单片反向叠法,碟簧数量为 6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0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