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复合皮革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84316.9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夏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全顺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8 | 分类号: | B32B3/28;B32B5/08;B32B5/26;B32B9/02;B32B9/04;B32B27/12;B32B27/30;B32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复合 皮革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皮革面料,属于纺织面料领域。
背景技术
皮革是经脱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学加工所得到的已经变性不易腐烂的动物皮,其表面有一种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手感舒适。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 亿平方米,相当于3 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接近7000 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
天然皮革由于具有优良的天然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生产日用品和工业品,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因次,市面上出现了人造革、合成革、再生皮等制品,但这些仿皮革制品在手感、透气性、耐用度方面很难达到人们的要求,且此类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由五层材料叠加形成的一种复合皮革面料,该面料制成皮具后,可媲美天然皮革,触感舒适,外层经久耐磨、整体弹力强,使用寿命高,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光复合皮革面料,包括内皮层、第一透气层、支撑层、第二透气层和外皮层,所述内皮层外依次设有第一透气层、支撑层、第二透气层、外皮层,所述内皮层与第一透气层采用聚氨酯胶固定,所述支撑层与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采用缝合固定,所述第二透气层与外皮层采用聚氨酯胶固定。所述内皮层背面设置有衬里织物层,所述衬里织物层,为一种发光织物,包括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以及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其中,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相互交织,或被动式发光纱线被主动式发光纱线包绕。
优选的,所述内皮层采用三维网格超细纤维基布织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层由氨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维混合纺织。
优选的,所述棉氨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质量比为4:3:3。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采用EVA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EVA材料,邵氏硬度为35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气层由氨纶纤维、苎麻纤维、竹纶纤维混合纺织。
优选的,所述的氨纶纤维、苎麻纤维、竹纶纤维质量比为3:3:4。
优选的,所述外皮层采用PU聚氨酯涂层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PU聚氨酯涂层厚度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内皮层与皮肤直接接触,手感良好,透气层将面料内外的汗水引导至EVA材质内,确保皮质内外表面清洁,支承层为EVA弹性支撑,确保面料整体抗扭弯曲性能,面料整体耐磨,外侧PU涂层精美,制造成本低廉便于批量制作皮具。
本发明具有发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复合皮革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内皮层1
第一透气层2
支撑层3
第二透气层4
外皮层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发光复合皮革面料,包括内皮层、第一透气层、支撑层、第二透气层和外皮层,所述内皮层外依次设有第一透气层、支撑层、第二透气层、外皮层,所述内皮层与第一透气层采用聚氨酯胶固定,所述支撑层与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采用缝合固定,所述第二透气层与外皮层采用聚氨酯胶固定。
所述内皮层背面设置有衬里织物层,所述衬里织物层,为一种发光织物,包括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以及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其中,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相互交织,或被动式发光纱线被主动式发光纱线包绕。
所述内皮层采用三维网格超细纤维基布织成。
所述第一透气层由氨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维混合纺织。
所述棉氨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质量比为4:3:3。
所述支撑层采用EVA材料制成。
所述EVA材料,邵氏硬度为35度。
所述第二透气层由氨纶纤维、苎麻纤维、竹纶纤维混合纺织。
所述的氨纶纤维、苎麻纤维、竹纶纤维质量比为3:3:4。
所述外皮层采用PU聚氨酯涂层材料制成。
所述PU聚氨酯涂层厚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全顺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全顺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织物线与碳纤维线发生位移多层网面织物
- 下一篇:标识单元印制全凸纹织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