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4566.2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4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熊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G09G3/3275 |
代理公司: | 31282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臧云霄;钟宗 |
地址: | 2015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栅极线和数据线;像素阵列,位于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区域并且位于显示区域;栅极驱动器,用以向栅极线提供栅极信号;测试电路,分别耦接至一第一输入线和一第二输入线,第一输入线用以传送测试信号,第二输入线用以传送测试控制信号,测试电路并且用以根据测试控制信号将测试信号提供到数据线;以及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一晶体管和第三输入线;第一电源线被配置为向像素阵列提供初始电压,第一电源线通过第一晶体管与第一输入线耦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接第三输入线,第三输入线用以传送预充电控制信号,像素阵列用以根据预充电控制信号将初始电压提供到像素阵列中的每个像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现有的测试电路进行预充电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为解决小尺寸的显示产品的集成电路成本问题,一般会采用一根集成电路的数据线(IC数据)推动多根面板的数据线(面板数据)的方式来实现面板的驱动。
具体的布局方式是通过N组开关TFT来将一根集成电路的扇出输出线(IC outputfan-out line)对应到N根面板的数据线,进而通过控制时序实现面板N列数据的充电。但实际上由于N组TFT的开关时间有先后,第二个到第N个开启的TFT由于数据线寄生电容等的影响会在第一TFT开启的时间内给像素内部充入错误的数据,影响屏幕的显示。由此必须要给面板进行预充电,使画面显示正常化,其一般布局的实现方式是在N根数据线上面再串联N组TFT,后者TFT源漏极分别为数据线和预充电所需的刷新电压,这种布局的实现方式比较浪费空间,对于小尺寸的显示产品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要想实现面板的预充电功能,传统解决方法会是在原版电路布局(layout)基础上面多加信号开关的电路,电路所占空间非常大。
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数据驱动器的耦接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现有的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阵列、测试电路2’、栅极驱动器3’、发光控制驱动器4’和数据驱动器5’。像素阵列位于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区域并且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1’。栅极驱动器3’被配置为向栅极线提供栅极信号。测试电路2’分别耦接至数据驱动器5’中的第一输入线6’和第二输入线7’。第一输入线6’被配置为传送测试信号,第二输入线7’被配置为传送测试控制信号,测试电路2’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测试控制信号将测试信号提供到数据线。数据驱动器5’中的第一电源线8’被配置为向像素提供初始电压。发光控制驱动器4’在面板上面对栅极驱动器3’,并且像素阵列插置于发光控制驱动器4’与栅极驱动器3’之间,发光控制驱动器4’被配置为向与栅极线平行的发光控制线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数据驱动器5’在面板上面对测试电路2’,其中像素阵列插置于数据驱动器5’与测试电路2’之间,数据驱动器5’被配置为向面板中的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继续参考图2,数据驱动器5’中的6根第一输入线6’(D1、D2、D3、D4、D5、D6)分别通过6个第二晶体管12’耦接显示区域1’,第二晶体管12’的栅极分别耦接对应的第二输入线7’。这6个第二晶体管12’被配置为控制测试电路的数据线的打开时间,耦接到各个TFT管的栅极。
图3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预充电时序耦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扫描信号打开前,需要先把6个第二晶体管12’全部打开,还需要把数据线的电压拉到最低电压。其中,STV、CKV2、CKV2为栅极驱动器3’的输入信号。STE、CKE2、CKE2为发光控制驱动器4’的输入信号。SW1~SW6是对6个第二晶体管12’的控制信号,图中所表达的时间可根据分辨率做调整,电压同理。但是,这样集成电路的时序就会很复杂,增加了集成电路的功耗。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的测试电路进行预充电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困难,可以利用现有的测试电路进行预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撑柱
- 下一篇:一种轻钢房屋隔热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