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4874.5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8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李俊菲;陈陆;罗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08 | 分类号: | A61L31/08;A61L31/10;A61L31/14;A61L29/08;A61L29/14;A61L27/28;A61L27/50;A61L2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王仙子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器械 表面 润滑 涂料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及应用。所述涂料包括亲水性聚合物、含羰基化合物、磺酰肼类交联剂和分散介质。一种医疗器械表面的亲水涂层包括亲水性聚合物、含羰基化合物以及磺酰肼类交联剂。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亲水性聚合物与支撑聚合物互穿网络,形成的涂层在液体环境中,表现出高的润滑性,由于支撑聚合物上的腙键,涂层同时表现出于附着在基体上的牢固性,与现有技术相比,20次摩擦实验后,润滑性没有明显降低,使IPN互穿网络法处理提高医疗器械表面的润滑性更具实用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及应用。
背景技术
介入诊疗技术是在X线、CT和MR等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特定的医疗器械在人体组织损伤较小或无损伤的情况下即可准确到达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技术。介入性医疗器械需要在人体组织内或组织之间穿插,因此其表面润滑性能是介入性医疗器械的重要性能之一。
因此,科研人员都致力于研发表面高润滑性、低摩擦阻力的介入性医疗器械材料。聚乙烯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摩擦系数低,润滑性高的特点,从而成为了介入性医疗器械的首选用材,但面对血液,组织环境时,这些材料并没有发挥出较为出色的表面润滑性能。
现有技术中,通过涂覆润滑涂层来降低介入性医疗器械在血液和组织环境下的表面摩擦系数,这种润滑涂层有硅油等油性物质类,但该类摩擦系数的降低有限,且硅油在器械表面不牢固,润滑的持久性较差;还有就是进行表面处理形成亲水涂层类,亲水涂层在含水环境中能够迅速水化形成一层水溶胀性凝胶,这种水溶胀层中大部分是水,在器械和组织之间形成液体屏障,因为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通过消除运动过程中任何的固体与固体的直接表明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在表面与表面之间的摩擦,减轻了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并为介入治疗手术操作带来极大便利。
所述的亲水涂层一般是在器械表面形成亲水性聚合物膜,这种膜与基体之间的固化方式主要分为IPN互穿网络和接枝法。接枝法对基材本身的化学结构有所要求,因此其适用性较窄。IPN互穿网络法由亲水聚合物和支撑聚合物各自聚合后所得的网络连续地相互穿插而成的。因此,IPN互穿网络法不受基材限制,但目前的通过IPN互穿网络进行表面处理虽然可以达到较好的表面润滑性、低摩擦性,但涂料的附着力不高,易于脱落,也就是这些涂料会表现出良好的初始润滑性,但当受到磨损或暴露于体液时,仅能保留其部分润滑作用,大大限制了这种方式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用以解决目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牢固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的应用方法,用以解决目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牢固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医疗器械表面用润滑涂料包括亲水性聚合物、含羰基化合物、磺酰肼类交联剂和分散介质。
所述亲水性聚合物是指含多个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胺基以及聚环氧乙烷链段)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在亲水基团的作用下可溶解在水中。
将含羰基化合物和酰肼类交联剂添加到亲水性聚合物中,在酸催化的作用下发生羰基和磺酰肼基缩合交联反应,与亲水性聚合物形成IPN互穿网络,由于磺酰肼与羰基缩合形成的腙键与基体材料的粘合力强,从而将亲水性聚合物牢牢锁定在被涂覆基体表面,形成牢固的涂层,此被包裹的亲水性聚合物,在遇到液体环境时,表现出强的吸水性,从而表现出高的润滑性。
进一步的,所述含羰基化合物选自聚酰胺、丙烯醛-苯乙烯共聚物、双丙酮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
进一步的,所述磺酰肼类交联剂选自1-苯甲酰-2-苯磺二酰肼、N,N’-双(磺酰基)肼或对甲苯磺二酰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