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07373.4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鲁滨;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控制单元 支承部 壳体 车载结构 前部支架 下表面 后部支架 壳体接触 上表面 基部 向后 倒塌 电机 施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结构,所述车载结构包括电机的壳体和电力控制单元。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由前部支架和后部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一空间。所述前部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构造成,当所述支承部由于从前方施加到所述电力控制单元上的负荷而向后倒塌时,在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接触之前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控制单元的车载结构,所述电力控制单元驱动用于行驶的电机(行驶电机)。
背景技术
使用电动机行驶的车辆包括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力控制单元。应注意,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局限于应用到电动车辆,而是还可以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另外,为简化说明,“电动机”将简称为“电机”。
电力控制单元典型地是将DC电源输出的DC电力转换成AC电力的逆变器。电力控制单元可能包括升压转换器。设置有行驶电机的几种车辆包括位于车辆的前部空间(发动机舱)中的电机和电力控制单元。在本说明书中,根据汽车技术领域的习惯,用于容纳行驶电机的空间称为“发动机舱”,而不管是否真实安装有发动机。
电力控制单元可能固定在电机的壳体的上方。通过将电力控制单元布置在电机的附近,连接电力控制单元和电机的电缆缩短,并且因而能够抑制电力传送损失。日本特开No.2013-233836(JP 2013-233836A)公开一种用于电力控制单元的这样一种车载结构的一个示例。在JP 2013-233836A公开的技术中,为了保护电力控制单元免受电机的振动,电力控制单元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由前部支架和后部支架支承,并且在壳体的上方形成有空间的状态下固定电力控制单元。
在电力控制单元内存在处理数十千瓦的电力的部件。电力控制单元要求碰撞安全性高,以便其中的高压电路在车辆碰撞期间不会暴露。当车辆涉及前方碰撞时,布置在车辆的前部空间中的装置可能承受显著冲击。同时,电机的壳体较大并且是刚性的。因而,电力控制单元在电机的壳体上方的布置也适于保护电力控制单元避开在碰撞期间从前方接近的障碍物。虽然有这种布置,视情况而定,在碰撞期间,碰撞冲击可能撞击固定在壳体上方的电力控制单元。例如,存在其中车辆涉及以高速与障碍物正面碰撞的情况。或者,在其中仅车辆的右前部(或左前部)与障碍物碰撞而不是车辆与障碍物正面碰撞的碰撞方面,障碍物可能进入车辆前部空间的内部深处,并且布置在前部空间中的装置可能承受显著的碰撞负荷。应注意,其中仅车辆的右前部(或左前部)与障碍物碰撞的碰撞方面称为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等。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会再次说明重叠碰撞。
发明内容
很明显,在其中电力控制单元在壳体上方设置有空间的状态下被支承的车载结构上,在碰撞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现象。在障碍物从前方(或斜前方)与电力控制单元碰撞的情况下,前部支架会变形并且向后方倒塌。结果,存在电力控制单元的下表面严重接触壳体的可能性。本说明书涉及车辆的前部空间中的用于电力控制单元的车载结构,并且提供一种在车辆碰撞等的情况下缓和当电力控制单元与壳体碰撞时发生的冲击的技术。
一种车载结构包括电机单元和电力控制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用于行驶的电机。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构造成驱动所述电机并且安装在车辆的前部空间中。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由前部支架和后部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一空间。所述后部支架构造成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后侧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前部支架构造成将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前侧支承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前部支架包括基部和支承部。所述基部固定到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到所述电力控制单元。所述支承部构造成,当所述支承部由于从前方施加到所述电力控制单元上的负荷而向后倒塌时,在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接触之前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07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钼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车辆制动和转向的组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