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10338.8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胥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63;H04N5/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电视 背光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液晶电视的整机亮度不是很高,一般在300-400nits。如果要提高图像显示效果,达到最新的HDR标准,即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Dynamic Range,简称HDR,那么峰值亮度要达到800nits或以上,普通做法是要提高液晶的背光电流,提高幅度至少1倍左右,这样整机电源功率会增加近一倍,同时成本增加很多,可靠性也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出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提高背光驱动电流与整机电源功率大幅提升的矛盾,并避免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可靠性的明显下降。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 将电视背光分成多个控制区域;
A2. 对输入的图像信号按区域进行亮度上的空间运算,根据各区域亮度的空间分布数据,对各区域的功率进行预估;
A3. 根据各区域的功率预估结果,对各区域亮度值进行处理。
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装置,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电视背光分成多个控制区域;
功率预估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图像信号按区域进行亮度上的空间运算,根据各区域亮度的空间分布数据,对各区域的功率进行预估;
亮度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区域的功率预估结果,对各区域亮度值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在功率预估的基础上,对各分区亮度进行处理,可以实现整机电源功率与图像效果的平衡,能够解决提高背光驱动电流与整机电源功率大幅提升的矛盾,并避免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可靠性的明显下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输入信号为小窗口信号时,背光灯条的驱动电流波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当输入信号为全白场信号时,背光灯条驱动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 将电视背光分成多个控制区域;
A2. 对输入的图像信号按区域进行亮度上的空间运算,根据各区域亮度的空间分布数据,对各区域的功率进行预估;
A3. 根据各区域的功率预估结果,对各区域亮度值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预估包括以下步骤:
B1、将各个区域的图像信号实际亮度值累加,得到总亮度值TOTAL;
B2、将输入全白场信号状态下各个区域的图像信号理论最大亮度值累加,得到最大值MAX;
B3、设定功率预估系数G,G在0-1之间;
B4、计算功率门限值LIMIT=G*MAX;
B5、将TOTAL与LIMIT的比较结果作为功率预估结果。
因此通过功率预估,就能够掌握输入图像信号显示所消耗的功率情况,从而便于对各区域亮度值进行处理。
当功率预估结果为TOTAL大于LIMIT时,对各区域亮度值按下述步骤处理:
C1、计算折扣系数K= LIMIT/TOTAL;
C2、将各区域亮度值都乘以该折扣系数K,完成亮度折算。
这样,通过亮度折算就能够把消耗的功率控制在一个限值内,不至于出现整机电源功率大幅提升的状况。
折扣系数K是随输入图像内容随时动态变化的,因此能够保证图像效果和功率的动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10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