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16965.2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胡超;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云创车联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B60R25/2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交互 验证 身份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指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网络应用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比如用于车辆智能防盗方面。
一些车辆厂家提供了手机通过蓝牙发送信号解锁车辆,这种简易的加密技术容易被破解,导致他人进入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云端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车辆电子钥匙、车辆控制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设置于车辆上;所述车辆电子钥匙、车辆控制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三者之间通讯连接;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分别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云端服务器存储对应车辆的发动机号信息、车架号信息、车辆型号、车型颜色、车辆所有者信息以及保存车辆当前位置和车辆历史位置信息,行驶记录历史信息等车辆相关信息。
基于云端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车辆电子钥匙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开启或关闭车辆门锁的控制指令,同时该指令发送到移动智能终端;
2)车辆控制系统接收到开启或关闭指令后,生成一个动态密码锁和一个与云端服务器通讯的验证编码指令;
3)车辆控制系统把验证编码指令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收到验证编码指令后,做出认证,并且根据预存的车辆信息,以及验证编码指令生成第一解锁指令;
4)移动智能终端收到车辆电子钥匙发出的控制锁指令;移动智能终端同步向云端服务器发送解锁申请,云端服务器收到移动智能终端发出的解锁申请后,做出认证,并且根据预存的车辆信息,以及车辆控制系统发出的验证编码指令生成第二解锁指令;
5)云端服务器把第一解锁指令发送到车辆控制系统,第二解锁指令下发到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
6)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到第二解锁指令后,向车辆控制系统转发处理后的第二解锁指令,车辆控制系统同时收到两路解锁指令后,解开密码锁,此时车门即可开启或关闭。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解锁指令是基于第一解锁指令生成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系统管理员在云端服务器变更开启或者关闭车门的控制逻辑;采用第一解锁指令或第二解锁指令独立完成身份识别。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系统管理员在云端服务器变更开启或者关闭车门的控制逻辑;关闭多重验证选项,授权电子钥匙直接开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云端服务器采用自动或手动算法,定期向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动态握手协议,该协议用来确认移动智能终端的合法身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云端服务器能删除或增加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解锁指令为车门开启指令或发动机开启指令。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解锁指令为车门锁紧指令或发动机关闭指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车辆控制系统接收控制锁指令,云端服务器生成解锁指令;移动智能终端接收解锁指令后,向车辆控制系统转发解锁指令解开密码锁,从而提高了车辆的防盗安全性,并且本发明的控制权在云端,即使钥匙或者手机被盗,也可以保证车辆安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防盗等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基于云端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多重交互验证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车辆电子钥匙、车辆控制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设置于车辆上;所述车辆电子钥匙、车辆控制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三者之间通讯连接;所述的车辆控制系统和移动智能终端分别与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云创车联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云创车联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16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