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4214.5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52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赵万里;邢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00 | 分类号: | H01F1/00;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束 合金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内部结构应包含2-4根非晶合金微丝,多根非晶合金微丝分布于高硼硅玻璃基体上,形成一根粗细均匀的集束微丝,非晶合金微丝成分的分子式为(Co1-xFex)72.5Si12.5B15其中x=0.03~0.1;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根据分子式设计非晶合金微丝所需的合金成分,
2)按照原子摩尔百分比配料,在氩气保护下反复熔炼3~6次形成成分均匀的母合金锭,并吸铸为直径3-5mm的合金圆棒,然后用金刚石切片机按照4-7mm的固定长度进行切割;
3)将切好的合金圆柱颗粒竖直放入I型玻璃管中,然后将多根装有金属圆柱颗粒的I型玻璃管均匀地放II型玻璃管中;
4)将步骤3)中装配好的II型玻璃管固定,使其底部位于感应线圈中央位置,通过机械泵从玻璃管开口处抽真空至5.0Pa以下,再向玻璃管内充入氩气至0.1MPa;
5)启动高频感应电源,在200~800A范围内,调节感应线圈内电流,使I型玻璃管内金属圆柱体全部熔化并浸润I型玻璃管底部,I型玻璃管软化后与外层II型玻璃管底部接触;I型玻璃管底部受热软化后与II型玻璃管底内壁接触并使其受热,等待II型玻璃管底部受热软化后,用带尖端的玻璃棒从软化的II型玻璃管底部伸入合金液微熔池之间,向下牵引出微丝并喷水冷却,得到玻璃包覆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金属圆柱颗粒直径范围3-5mm,高度范围4-6mm,同一II型玻璃管中的金属圆柱颗粒,质量偏差应小于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采用的I型玻璃管为内径3.2-5.2mm、壁厚0.2-1mm的高硼硅玻璃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采用的II型玻璃管为内径10-40mm、壁厚0.8-1.5mm的高硼硅玻璃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II型玻璃管中装配的I型玻璃管数量为2-4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形成微熔池时的温度范围要控制于1000~13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非晶合金微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牵引位置为II型玻璃管中多个微熔池所处方位的几何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42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安装的电阻器烧结棒
- 下一篇:制造用于磁热交换的制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