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车式防翻轮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5389.8 | 申请日: | 2016-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5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丁乃祥;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乃祥 |
主分类号: | B63B3/08 | 分类号: | B63B3/08;B63B1/10;B63B1/40;B63H5/07;B63H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船身 防翻 轮船 火车 船舶领域 船身前部 船体结构 船体首尾 对称设置 翻船事故 确定单元 运输成本 倒U字形 螺旋桨 倒U形 减小 对称 燃料 重心 货物 节约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车式防翻轮船,属于船舶领域,包括单元船体,单元船体包括船身,船身分为两部分,两船身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整个船体呈对称的倒U字形,在两船身前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螺旋桨,每个单元船体都可以与另一个单元船体首尾相接,可根据货物的总量来确定单元船体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单元船体结构一致,使用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大批量的单元船体。船身呈倒U形,分散了船体的重量,降低了船体的重心,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翻船事故的发生,减小了水对整个船体的阻力,节约了燃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车式防翻轮船,属于船舶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机器推进的大船都可称为轮船,每一只轮船都有一个叫船身的身体。早期的轮船是木制的,在船两侧或尾部装有带桨板的轮子,用人力转动轮子,桨板向后拨水使船前进。现在的轮船,船身多用金属制成,以发动机作动力,并使用了螺旋桨。所有的船体都是中空的,因而重量较轻,能浮在水面上。船锚一般位于船头,也有前后都有船锚的,而螺旋桨则总是装在船尾。
自古以来,翻船事故屡有发生,归根结底,翻船最主要原因除了船体破洞进水外,就是重心过高导致船身易失去平衡,在遭遇大风大浪时极易发生翻船事故。现在的轮船都要求在船底固定压舱石,以降低船身重心,但这样会大大增加船体重量,增加发动机的耗油量。
现有的轮船在进行货物运输时,所运输的货物量每次不一定都可以达到轮船的荷载量,无法充分发挥轮船的性能,导致大船拉小货的情况,增加了运输成本,而如果另购小船来运输小批量的货物,无疑又增加了成本,同时尺寸不同的船在制造上也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生产线,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车式防翻轮船,每个单元船体都可以与另一个单元船体首尾相接,可根据货物的总量来确定单元船体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单元船体结构一致,使用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大批量的单元船体。船身呈倒U形,分散了船体的重量,降低了船体的重心,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翻船事故的发生,减小了水对整个船体的阻力,节约了燃料。
本发明所述的火车式防翻轮船,包括单元船体,单元船体包括船身,船身分为两部分,两船身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整个船体呈对称的倒U字形,在两船身前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螺旋桨。
工作原理及过程:
行驶时,螺旋桨旋转,推动船体前进,由于两船身对称设置在船体底部,这样船体就可以造的更宽,船身整体的重量被分散,重心降低,大大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既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在两船身中间位置设置螺旋桨,螺旋桨转动时,水流从两船身之间流过,减小了水对船的阻力。
单元船体首尾固定连接装置,多个船体可通过连接装置首尾连接在一起,可根据货物的总量来确定单元船体的使用数量,在码头根据需要增减单元船体的数量,并且不仅可以从尾部脱卸单元船体,而且可以从中间位置脱卸单元船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单元船体结构一致,使用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大批量的单元船体。
连接装置包括一球头杆和一对球头槽,球头杆即在一杆件上固定一球体,球头槽为一滑块,滑块配合在滑道内,滑道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船体上,两滑块对立面设球形凹面,球形凹面的弧度与球体的弧度一致,两球头槽将球体夹在中间,球头槽与球体紧密配合,球体可在球头槽内上下左右自由转动,两船体连接后,即使船体上下左右晃动,球体和球头槽依然可以保持连接状态。
单元船体首尾固定连接装置,多个船体可通过连接装置首尾连接在一起,可根据货物的总量来确定单元船体的使用数量,在任何码头可以脱卸相应的单元船体进行装卸货,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单元船体结构一致,使用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大批量的单元船体。
球头槽固定在船尾,球头杆固定在船头,固定板上对应球头槽的连接位置设置喇叭口,对球体起导向作用,方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乃祥,未经丁乃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5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FF油罐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