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5602.5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6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樊彬;李梦溪;胡秋嘉;窦武;桑广杰;乔茂坡;王青川;张金笑;李玲玉;毛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煤层 气井 产出 液中煤粉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属于煤层气井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目标区域获取多种物性参数的煤岩试样;确定与待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的物性参数相一致的煤岩试样作为待测试样,并研磨成煤粉试样;在目标区域获取不含煤粉的空白地层液,并利用空白地层液和煤粉试样配制成煤粉试样质量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比色液;分别测量多个标准比色液的浊度值;根据多个标准比色液的浊度值,获取煤粉质量浓度与浊度值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从待监测的煤层气井中获取产出液作为监测试样,并测量监测试样的浊度值,通过将监测试样的浊度值代入数学关系式中,计算得到监测试样的质量浓度。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气井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主要吸附存在于煤基质的颗粒表面上,部分游离在煤孔隙中,极少部分溶解在煤层的液体中。在煤层气井开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排采煤层中的液体来降低煤储层的压力,进而对煤层气井进行开采,其中,排采到地面的煤层液体称为煤层气井产出液。然而,煤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小,易破碎成煤粉,而且在煤层气井开采的过程中,开采设备的作用力易使煤岩振动或断裂产生煤粉,因此,煤层的液体中含有悬浮的煤粉。煤层液体中的煤粉可随着煤层液体的流动堵塞煤层之间的缝隙,降低煤层的渗透率,进而影响煤层气的产量,而且在排采煤层液体的过程中,煤粉还容易沉积在井内的开采设备或管线上,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开采。基于上述可知,对排采得到的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进行监测是分析煤层气井生产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提供一种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为:采用量杯获取煤层气井产出液试样,静置,待煤粉发生沉淀后,过滤并对沉淀物干燥处理得到煤粉,然后测得煤粉的质量,根据煤粉质量与煤层气井产出液试样的质量之比计算出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的质量浓度。通过多次采用上述方法测得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的含量可以监测煤层气井的生产状态。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现有技术监测煤层气井的生产状态需要多次测试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的含量,而且每次测试的时间为1-3天,耗时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方法简单、耗时时间短的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a、在目标区域获取多种物性参数的煤岩试样。
步骤b、从所述煤岩试样中确定与待监测煤层气井产出液中煤粉的物性参数相一致的煤岩试样作为待测试样,并将所述待测试样研磨成煤粉试样。
步骤c、在所述目标区域获取不含煤粉的空白地层液,并利用所述空白地层液和所述煤粉试样配制成所述煤粉试样质量浓度不同的多个标准比色液。
步骤d、分别测量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所述标准比色液的浊度值。
步骤e、根据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所述标准比色液的浊度值,获取煤粉质量浓度与浊度值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步骤f、从所述待监测的煤层气井中获取产出液作为监测试样,并测量所述监测试样的浊度值,通过将所述监测试样的浊度值代入所述数学关系式中,从而计算得到所述监测试样的质量浓度。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所述煤岩试样的物性参数包括:煤岩密度。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煤岩试样的物性参数还包括:煤岩硬度、煤岩脆度、煤岩光泽度。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所述煤粉试样的目数为100-250目。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所述煤粉试样的目数为170-25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5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