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5787.X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3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伟;党伟;黄辉;徐孝轩;谭文捷;王莉莉;胡长朝;毕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12;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气田 出水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其包括:封闭式的蒸发腔;采出水供应通道,采出水供应通道延伸至蒸发腔内,并且在容纳于蒸发腔内的部分处构造有出液机构;第一导出通道,第一导出通道与蒸发腔相连通,并且其连通处处于蒸发腔的上部;以及第二导出通道,第二导出通道与蒸发腔相连通,并且其连通处处于蒸发腔的底部;其中,油气田采出水能经采出水供应通道并通过出液机构进入到蒸发腔内并在蒸发腔内至少部分蒸发,蒸发后得到的预处理气体经所述第一导出通道离开蒸发腔,蒸发后得到的浓缩成分经第二导出通道离开蒸发腔。使用这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能减少不能外排的污水的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田采出水主要是由地层结构中的水,其在油气采出过程中跟随原油和天然气一起被带到地表。油气田采出水的水质非常地复杂,主要包含有水、悬浮物、以及溶于水中的各种盐离子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重力沉降等技术来对油气田采出水进行处理。然而通过这种处理方式仅能将油气田采出水中的油和悬浮物等不溶于水的成分从油气田采出水中分离出去,然而溶于水中的盐离子难以被分离出去。对于含盐量较高的油气田采出水来说,进行处理后会产生含盐量较高的污水。根据我国对于污水外排的水质标准规定,这种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水域中,进而会存在非常大量的、不能外排的污水。这些污水的存在对于本领域来说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减少不能外排的污水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使用这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能减少不能外排的污水的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其包括:封闭式的蒸发腔;采出水供应通道,所述采出水供应通道延伸至所述蒸发腔内,并且在容纳于所述蒸发腔内的部分处构造有出液机构;第一导出通道,所述第一导出通道与所述蒸发腔相连通,并且其连通处处于所述蒸发腔的上部;以及第二导出通道,所述第二导出通道与所述蒸发腔相连通,并且其连通处处于所述蒸发腔的底部;其中,所述油气田采出水能经所述采出水供应通道并通过所述出液机构进入到所述蒸发腔内并在所述蒸发腔内至少部分蒸发,蒸发后得到的预处理气体经所述第一导出通道离开所述蒸发腔,蒸发后得到的浓缩成分经所述第二导出通道离开所述蒸发腔。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油气田采出水能够被供应到蒸发腔内,并在其中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能通过第一导出通道离开蒸发腔,而蒸发后的浓缩成分可以通过第二导出通道离开蒸发腔。由此,油气田采出水中的大部分水能够被蒸发出去,从而相对于初始的油气田采出水来说,减少了浓缩成分(即,不能外排的污水)的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液机构构造成使所述油气田采出水在蒸发腔内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这种出液机构能够在防止蒸发腔内产生向上流动的过程的同时使油气田采出水在蒸发腔内的空中停留时间尽量长,由此提高了油气田采出水中水分的蒸发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机构包旋转雾化器,所述旋转雾化器构造有与所述采出水供应通道相连通的容纳腔,在所述旋转雾化器的侧部构造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雾口,所述油气田采出水经所述出雾口离开所述旋转雾化器并形成雾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油气田采出水形成为雾滴,使其能以雾滴的形式在蒸发腔内移动。由于雾滴与辅助气体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这种设置能有效地提高油气田采出水中水分的蒸发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雾化器还构造有隔网,所述隔网与所述出雾口间隔开地布置在所述雾滴的运动路径中。通过这种设置,雾滴在离开出雾口后会撞击在隔网上,并形成更小的雾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装置还包括气体供应机构,所述气体供应机构与所述蒸发腔相连通并向所述蒸发腔内供应辅助气体。通过向蒸发腔内供应辅助气体能促进油气田采出水中的水分蒸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57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装置、夹持组件及探针卡载具
- 下一篇:网格视图控件的移动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