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电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6667.1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2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珠;陈振宇;郭楠;田中武彦;赵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50 | 分类号: | H04N23/50;H04N23/54;H04N23/55;H04N2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联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427 | 代理人: | 尹飞宇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模组 及其 电路板 组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电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该模塑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模塑基座,其中模塑基座通过模塑工艺与电路板一体结合,其中模塑基座形成光窗,光窗与感光元件位置对应,并且光窗截面构造成呈由下至上渐大的梯形或多阶梯形,以方便脱模、防止对模塑基座的损伤和避免杂散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模组领域,更进一步,涉及模塑工艺制作的摄像模组及其成型模具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是智能电子设备的不可获缺的部件之一,举例地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相机、电脑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而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对摄像模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些年,智能电子设备产生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趋向轻薄化,而摄像模组要适应其发展,也越来越要求多功能化、轻薄化、小型化,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做的越来越薄,且满足设备对于摄像模组的成像要求。因此摄像模组生产厂商持续致力于设计、生产制造满足这些要求的摄像模组。
模塑封装技术是在传统COB封装基础上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封装技术。如照图1A所示,是利用现有一体封装技术封装的电路板。在这种结构中,将封装部1通过一体封装的方式封装于电路板2,然后将芯片3连接于电路板2,其中封装部1包覆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从而减少摄像模组的电子元器件独立占用的空间,使得摄像模组的尺寸能够减小,且解决电子元器件上附着的灰尘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支架型COB封装技术,这种封装技术从理论上来说,具有较多的优势,可是在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封装技术只停留于理论或手工实验阶段,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并没有投入实际的生产中进行量化生产,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体封装技术在其他大型工业领域虽说是一项熟知技术,可是在摄像模组领域却是新的应用,不同行业需要通过模塑的方式生产的对象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以智能手机为例,机体越来越轻薄化,所以厚度越来越少,因此要求摄像模组也要达到这样的厚度,才不会增大手机的整体厚度,可想而知,摄像模组中的部件都是在一个较小的尺寸等级进行加工的,因此设计的理想结构却不能通过常规的方式生产。在上述结构中,通常需要通过所述封装部1形成通孔,为电路板2上的感光芯片3提供光线通路,这个通孔通常被设计为竖直的方柱状,这种结构从基本理论来说在结构上没有特别大的缺陷,但并没有考虑实际量产生产时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只停留在手工试验阶段,却不能投入实际生产。更具体地,封装工艺都需要成型模具,参照图1B和图1C,当成型模具的上模的成型块4是竖直的方柱状时,在成型工艺中,在上模和形成的封装部相接触的位置,在模具脱离模塑材料时,由于上模底部是尖锐的棱状,使得模具在拔出的过程会影响模塑形成的封装部1的形状,使其产生形变,比如产生飞边,另外在上模被拔出并脱离封装部时,上模成型块4的外侧面一直会与封装部1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也可能会损坏封装部1,这种影响在大型工业领域可能可以忽略,可是在摄像模组这种小尺寸的精细级别生产领域,却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竖直方柱状的通孔理论结构可行,却不宜量产实施。
其次,摄像模组是一种光学电子器件,光线是决定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参照图1D,在传统支架组装方式中,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支架5需要预留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6,因此形成内凹空间,这个空间的存在提高了摄像模组的尺寸,但光线入射后,很少直接照射于支架内壁,因此支架内壁的反射光线较少,不会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而当支架被替换为现有的方柱状的封装部1时,参照图1E,相较于支架结构,相同入射角的光线入射镜头后,在支架结构中不会产生反射的光线,而在一体封装的结构中却会作用于封装部1的内壁,且反射光线容易到达感光芯片3,从而增大了杂散光影响,使得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降低,因此从光学成像质量上来说,封装部1内形成方状柱的通孔的结构并不适宜投入应用。
最后,在组装为摄像模组时,封装部1上通常需要安装镜头或马达等部件,因此封装部1需要满足一定的结构强度,因此设置封装部1形状时,需要将光通量、结构强度、光反射率、方便脱模和防止脱模对封装部1的损伤等众多方面结合考虑来设计,而现有的封装部1的结构显然并没有将这些因素结合考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6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拿包(SXB01)
- 下一篇:用于显示单元的多功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