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式预应力碳纤维筋张拉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7719.7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9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威士邦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尹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预应力 碳纤维 筋张拉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张拉端锚固底板(15)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其上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通孔(101)和多个凹槽(102,107);
固定端锁固板(10),其上开设有一平行于碳纤维筋受力方向的通孔(106)和多个垂直于碳纤维筋受力方向的通孔(103),所述固定端锁固板(10)的一侧边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2)或起销键作用的凸台(104);
张拉端锁固板(6),其上开设有一平行于碳纤维筋受力方向的半圆型通槽(105)和多个垂直于碳纤维筋受力方向的通孔(103),所述半圆型通槽的两侧设有凹槽(102)或起销键作用的凸台(104);
反力架(2),呈 [ 形,其侧壁设有采用呈阵列分布的多个通孔和凹槽(102),下部水平边设有半圆通孔(110),上部水平边设有圆形通孔(111);
碳纤维筋(8),采用碳纤维矩形筋条、筋板,或圆形筋棒;
所述张拉端锚固底板(15)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分别采用螺栓和螺母锚固于混凝土结构中,所述的固定端锁固板(10)与所述固定端锚固底板(16),以及张拉端锁固板(6)与张拉端锚固底板(15)通过销键(12)和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反力架(2)通过销键(12)和螺栓与张拉端锚固底板(15)固定连接,所述的碳纤维筋(8)两端各安装有一只锚具(7),各锚具与一牵引螺栓(4)连接,固定端牵引螺栓(4)穿过固定端锁固板(10)上的通孔(106)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旋入螺母实现固定端锚具锁固,张拉端牵引螺栓(4)穿过张拉端锁固板(6)上的半圆型通槽(105)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旋入螺母实现张拉端锚具锁固,然后通过螺纹套筒接长并穿过反力架(2)的半圆通孔(110)并旋入螺母,再穿过反力架(2)的圆形通孔(111)并套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旋入螺母锁固,最后安装千斤顶(1)后实施牵引张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端锚固底板和张拉端锚固底板采用Q235/Q345低炭合金钢制作,其上呈阵列分布的通孔(101)采用腰型长槽孔,数量为1~100个,宽度为5㎜~30㎜,长度为10㎜~500㎜;所述凹槽(102)采用腰型销键槽,数量为1~50个,宽度为5㎜~20㎜,长度为10㎜~500㎜,深度为2㎜~10㎜;或采用矩形凹槽(107),数量为1~10个,宽度为50㎜~200㎜,长度为50㎜~500㎜,深度为2㎜~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筋采用模具加热拉挤成型的矩形筋条、筋板,或筋棒,筋条或筋板的厚度为1㎜~5㎜,宽度为5㎜~50㎜;筋棒的直径为3㎜~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具(7)外形为圆柱体或矩形长方体,由外壳(20)和夹板(21)组成,外壳内有一贯穿全长的楔形锥孔,夹板由分体式两片楔形组成,夹板内面为粗糙面,外锥形面为光滑面,夹板(21)里面设一层铝合金薄板(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合金薄板(22)紧贴碳纤维筋的表面上刷涂柔性环氧薄膜,其上附有利于增大机械摩擦阻力而均匀分布的细金刚砂(23),所述的细金刚砂粒径为1目~100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环氧薄膜是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3:1比例均匀混合的液体环氧粘合剂,其中:A组分包括聚氨脂改性环氧树脂85份、活性环氧稀释剂5份,B组分为改性聚醚胺固化剂30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筋上安装有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外安装有防护罩(1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螺栓(4)与锚具(7)的连接采用螺纹套筒(24)直接连接或采用牵引板(25)及螺栓间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2)上的凹槽(102)数量为1~50个,宽度为5㎜~20㎜,长度为10㎜~500㎜,深度为2㎜~10㎜。
10.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碳纤维筋与锚具安装,
(A1)在铝合金薄板(22)的一面刷涂柔性环氧薄膜,在柔性环氧薄膜上均匀布撒细金刚砂(23)粘附固化后备用,柔性环氧薄膜为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3:1比例均匀混合的液体环氧粘合剂,其中:A组分包括聚氨脂改性环氧树脂85份、活性环氧稀释剂5份,B组分为改性聚醚胺固化剂30份;
(A2)将铝合金薄板(22)粘附细金刚砂(23)的一面紧贴碳纤维筋材(8)表面,用夹板(21)粗糙平直面紧贴铝合金薄板(22),然后将夹板、碳纤维筋及铝合金薄板同步进入锚具外壳(20)的楔形锥孔后,采用液压挤压机整体挤压至设计深度完成锚具(7)的安装;
步骤B、安装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
(B1)在混凝土结构(14)上被加固的结构安装位置放线,用机械切割人工开凿浅沟槽,按线钻植胶锚螺栓(11);
(B2)在张拉端锚固底板(15)、固定端锚固底板(16)与混凝土结构(14)接触面之间铺设一层环氧结构胶(13),螺栓(11)穿过张拉端锚固底板(15)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圆形通孔(101)后用螺母固定于混凝土结构(14)中,将张拉端锚固底板(15)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调平并压实,使环氧结构胶填充密闭张拉端锚固底板(15)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周边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间隙;
(B3)锚具(7)与牵引螺栓(4)通过牵引螺纹套筒(24)或牵引板(25)实现连接后,使牵引螺栓穿过固定端锁固板(10)上的圆形通孔(106)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旋入螺母(5),将销键嵌入固定端锁固板(10)的凹槽(102)和固定端锚固底板(16)上的凹槽(102)中,通过螺栓穿过固定端锁固板10上开设的通孔(103),与固定端锚固底板(16)实现固定端锚具锁固安装;
(B4)将销键(12)嵌入反力架(2)底部的凹槽(102)和张拉端锚固底板(15)上的凹槽(102)中,通过螺栓将反力架(2)与张拉端锚固底板(15)实现固定,张拉端牵引螺栓(4)套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通过螺纹套筒接长并穿过反力架(2)上半圆通孔(110)并套上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后旋入螺母(5),再穿过反力架(2)上的通孔(111),人工旋紧螺母(5)暂时固定张拉端锚具;
步骤C、安装千斤顶实施预应力张拉,
(C1)在反力架2上通孔(111)前端牵引螺栓(4)上放置一组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3),牵引螺栓穿过中空千斤顶(1)后旋入螺母(5);
(C2)手压油泵使千斤顶(1)使活塞伸长,活塞推动螺母(5)带动牵引螺栓(4)前行,牵引螺栓通过锚具把千斤顶的推力传递给碳纤维筋(8)实现预应力张拉;
(C3)当千斤顶的推力值和碳纤维筋材的伸长量满足设计要求后,旋紧反力架(2)上的半圆通孔(110)前放置的螺母(5)暂时锁固;此时用张拉端锚具锁固板(6)的半圆通孔(105)骑跨牵引螺栓,使底部的凹槽(102)嵌入张拉端锚固底板(15)的销键(12),通过螺栓穿过张拉端锁固板(6)上开设的通孔(103)与张拉端锚固底板(15)实现固定,旋转螺母压紧三维自调节组合垫圈与张拉端锚固底板(15)后实现锚具锁固,完成预应力碳纤维筋材张拉;
(C4)松开反力架(2)上的螺母,千斤顶卸载活塞后退后拆除千斤顶及反力架,重复上述步骤B、C施工,实施第二束~第n束碳纤维筋材预应力张拉;
(C5)重新安装反力架(2),重复上述步骤C施工,可实施第二次碳纤维筋预应力张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威士邦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威士邦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77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采套管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的新型后视光学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