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摄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6068.8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2 | 分类号: | G02B13/02;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摄像 系统 装置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摄像系统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具有望远功能的微型化光学摄像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多元化,市场对于微型化与成像品质的要求亦更加严苛,特别是可携式装置产品更为贴近大众需求。为了具备更广泛的使用经验,搭载一颗、两颗、甚至三颗镜头以上的智慧装置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而摄影模块的视场角度亦需有更多变化。
传统望远镜头因镜面形状、透镜材质变化受限,使镜头体积不易缩减且单价过高,导致应用范围受限。是故,一可兼顾望远特性、微型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镜头始能满足未来市场的规格与需求,并能应用于可携装置、微型化电子产品、变焦装置、多镜头装置等,为目前光学镜头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摄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提供适当的视角范围,使其具有望远功能,并有效控制其后焦距,以降低装置所需的厚度,更进一步,可提供足够的光路转折空间,以强化光学摄像系统组空间的使用效率。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且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摄像系统组中透镜总数为五片,且光学摄像系统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光学摄像系统组中最大视角为FOV,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像侧表面与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被摄物的透镜物侧表面与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光学摄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tan(FOV)<0.85;
0.75<BL/TD<1.50;
0<T23/CT1<0.60;以及
-9.50<f/R7<1.50。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摄像系统组的成像面。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
依据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含物端反射元件、多个透镜以及像端反射元件。物端反射元件不具屈折力。透镜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且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像端反射元件不具屈折力。物端反射元件与被摄物之间沿光轴无设置透镜,像端反射元件与成像面之间沿光轴无设置透镜。光学摄像系统组中最大视角为FOV,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像侧表面与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被摄物的透镜物侧表面与透镜中沿光轴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物端反射元件平行于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宽度为WPO,像端反射元件平行于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宽度为WPI,光学摄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0.10<tan(FOV)<1.0;
0.55<BL/TD<1.80;以及
0.70<(WPO+WPI)/f<1.50。
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摄像系统组的成像面。取像装置中,通过移动光学摄像系统组以执行光学影像稳定。
依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其中电子装置的厚度小于取像装置的光学摄像系统组的焦距。
当tan(FOV)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撷取远处影像,以提升局部影像解析度,进而达到望远效果。
当BL/TD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控制光学摄像系统组后焦长,以达成较小空间内具备足够的焦距,使满足望远特性同时亦可缩减光学摄像系统组厚度。
当T23/CT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提供第一透镜足够的镜片厚度,以适应环境变化并强化机构实用性,同时避免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距过大而造成空间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6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线振子成型冲具
- 下一篇:一种下模移动式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