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37454.9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胜;岳军;雷玉龙;张本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0;C10J3/52;C10J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3003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气化炉,原料经过气化反应后产生的粗煤气直接进行水浴激冷降温。为了提高效益,节省成本,需要采用高灰熔点的廉价煤作为原料,但为满足液态排渣的要求,需要把炉温提高到煤灰熔点以上。这样在气化反应后灼热的粗煤气直接水浴激冷,导致煤粉原料的热效率被大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化炉,该气化炉具有热效率高、可靠性强、适用性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进口和卸渣口,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激冷腔,所述卸渣口与所述激冷腔连通;用于进行气化反应的气化腔体,所述气化腔体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气化腔体与所述外壳进口连通,所述气化腔体的上端与所述外壳相连且下端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用于回收所述气化腔体发生产物的热量的废热腔体,所述废热腔体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废热腔体位于所述气化腔体下方且与所述气化腔体连通;用于对所述气化腔体发生产物进行洗涤的激冷装置,所述激冷装置设在所述激冷腔内且位于所述废热腔体下方,所述激冷装置分别与所述废热腔体和所述激冷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激冷装置连通的冷却水进口以及与所述激冷腔连通的煤气出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具有热效率高、可靠性强、适用性广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气化炉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化腔体通过连接组件吊装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上定位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外壳相连;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下定位孔,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气化腔体相连;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分别配合在所述上定位孔和所述下定位孔内以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连接板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激冷装置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相连的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激冷装置内具有与所述废热腔体连通的冷却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激冷装置的外周面与所述冷却通道之间的冷却层,所述冷却层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水进口邻近所述激冷装置的下端设置,所述激冷装置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冷却层与所述激冷腔的冷却水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激冷装置的上端设有导水内翻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化炉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的上端露出所述外壳且下端通过所述外壳进口伸入所述气化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的下部构成所述激冷腔,所述卸渣口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底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气化炉1、外壳100、外壳进口110、卸渣口120、激冷腔130、冷却水进口140、煤气出口150、气化腔体200、废热腔体300、激冷装置400、冷却通道410、冷却层420、冷却水出口421、导水内翻边430、连接组件500、上连接板510、上定位孔511、下连接板520、下定位孔521、定位销530、隔板600、喷嘴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1包括外壳100、气化腔体200、废热腔体300和激冷装置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74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