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8045.0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9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秋萍;高秋彬;陈润华;李辉;塔玛拉卡·拉盖施;宋扬;王蒙军;李传军;苏昕;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发送 接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信号发送方法包括:网络侧节点根据用于表示第一标识的信息确定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所述网络侧节点基于所述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发送同步信号和/或参考点;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网络侧节点的部分识别信息。现有技术中的网络侧节点识别只识别小区ID,不包括TRP ID和波束ID等更多节点信息,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可通过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获得TRP ID、波束ID等更多的网络侧节点识别信息用于网络侧节点的识别,从而提高网络覆盖和提高网络接入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一个通信系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网络侧节点(Node)和终端(UE)进行通信。终端开机之后,为了接入网络,必须至少找到一个节点并通过此网络侧节点进行接入。如果一个网络包括多个网络侧节点,则终端可以通过多个网络侧节点中的任意一个网络侧节点接入。以蜂窝系统为例,一个网络侧节点被配置为一个小区(Cell),每个小区发送不同的信号,终端检测不同小区的信号,识别出合适的小区并接入网络,此过程称为初始接入。在蜂窝系统中,终端除了在初始接入时需要进行小区识别(找到合适的网络侧节点接入),在小区重选或连接态时可能也需要进行小区识别,识别出合适的小区驻留或向网络侧节点上报切换请求。
LTE系统通过同步信号(SYNC)携带小区的识别信息,LTE系统的同步信号包括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和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两部分。小区的网络侧节点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发射天线,PSS/SSS经过赋形之后在多个天线上发送。因为PSS/SSS信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小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可以接入,所以赋形方案的设计应该保证宽赋形,这样PSS/SSS可以被小区内的所有用户接收到。因此,一个小区发送一个PSS/SSS信号,该信号和该小区的Cell ID(小区标识)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终端在检测到一个小区的PSS/SSS之后,也对应得到该小区的Cell ID,识别出该小区。
未来系统在发送携带网络侧节点识别信息的接入信号时,除Cell ID外,还可能会包含TRP(Transmit or receive point,发送接收点)ID和/或波束信息(例如波束ID),ID的数量将十分庞大,若采用现有的小区ID信号发送方法携带所有的ID将给ID的传递和识别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未来系统的网络侧节点识别信息的发送方式,现有技术中并未提供有效的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实现更多的网络侧节点识别信息的发送。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节点根据用于表示第一标识的信息确定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
所述网络侧节点基于所述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发送同步信号和/或参考点;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网络侧节点的部分识别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于表示第一标识的信息为所述第一标识,或者所述用于表示第一标识的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之间满足预先定义的约束条件。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节点确定所述用于表示第一标识的信息。
可选地,若所述参考点为系统信息块,所述网络侧节点基于所述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发送同步信号和/或参考点包括:
所述网络侧节点确定同步信号的时频位置;
所述网络侧节点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时频位置,以及所述同步信号与参考点的时频位置关系,确定与所述同步信号对应的参考点的时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8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