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输液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0350.3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3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照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善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39/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输液 接头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输液接头具有一组合式的内管、一第一弹性件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密封该组合式内管的入口,在使用时,该第一弹性件可被推开而使得内管的入口开通,使用后,该第二弹性件带动该组合式内管及该第一弹性件复位,如此使该安全输液接头能够减少残留液体,并具有更稳定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医疗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无需使用尖锐针头的安全输液接头。
背景技术
医疗处置中常使用各种输液管路来对为病患输入或输出各种液体,例如打点滴、加药剂,或抽血等等。输液接头即是用来与各种输液管路连接,以作为液体输入或输出时的阀门。尤其随着对于医疗人员安全性的重视日渐增加,使用时不需要使用尖锐针头的安全输液接头近年来已经被许多医疗单位所使用。
然而现有的安全输液接头内具有可观的空隙,当输液结束后,体液或药剂可能残留在这些空隙中,下一次再输液时,这些残留的液体可能与新加入的液体混合,可能造成病菌感染的问题,因此有针对减少残留的安全输液接头被开发出来。
请参阅中国台湾第I378806号专利案,传统可减少残留的安全输液接头包含有具有一外壳、一弹性阀以及一双向导通元件。该外壳具有二开口,该弹性阀容置于该外壳内并密封该二开口,该弹性阀围构出一容置空间支托该双向导通元件。该双向导通元件内具有一输液通道。使用时,该弹性阀受外部接头推挤而变形,使得该双向导通元件撑开该弹性阀,同时该输液通道与二开口相通。使用结束后,液体仅会残留在该输液通道内而不会残留在外壳与弹性阀之间。
前述传统的安全输液接头,虽改善了液体残留的问题,但该双向导通元件仅受该弹性阀支撑定位。该弹性阀于每次使用时皆需被挤压形变,可以预期长期使用后容易弹性松弛,进而造成该双向导通元件位置不稳定,而出现渗漏的情况发生。
由上述情况可知,传统的安全输液接头仍有需要改善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输液接头,其能减少液体残留,且结构稳定。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输液接头,包含有一第一内管、一第二内管、一外壳、一第一弹性件以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内管具有一第一突出部、一套合部及至少一第一抵顶部,该第一突出部及该第一抵顶部分别与该套合部相连,该第一突出部的自由端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突出部内具有一第一流道,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一流道相通;该第二内管具有一第二突出部、一躯干部及至少一第二抵顶部,该第二突出部及该第二抵顶部分别与该躯干部相连,该第二突出部的自由端具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突出部与该躯干部内具有一第二流道,该第二穿孔与该第二流道相通;其中,该套合部与该躯干部相互套合,该第一抵顶部与该第二抵顶部交错排列,该第一突出部的自由端与该第二突出部的自由端分别朝向二相反方向,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相通;该外壳具有一周壁及封闭该周壁两端的一第一端壁及一第二端壁,该周壁、该第一端壁及该第二端壁共同围构出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端壁及该第二端壁各具有一开口并从该开口缘往外延伸出一第一环壁及一第二环壁,该第一环壁围构出一第一通道,该第二环壁围构出一第二通道;该第一弹性件具有一头部以及一身部,该头部由该身部的一侧延伸而出且形成一封闭端,该身部的另一侧延伸而出而形成一开口端,该身部内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与该开口端相通;该第二弹性件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连接该第一固定部及该第二固定部的至少一连接部,该第一固定部设于该外壳,该第二固定部设于该第二内管;其中该第一突出部朝向该第一环壁,该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第一突出部,使该第一突出部穿过该开口端而容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弹性件的身部抵顶于该第二抵顶部,该第一弹性件的头部位于该第一环壁内并密封该第一通道;其中该第一抵顶部抵顶于该第二端壁,该第二突出部的该第二穿孔容置于该第二通道,该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与该第二通道相通。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揭露的安全输液接头,其中还具有一密封件,该密封件贴设于该第二端壁并受该第一抵顶部抵顶,该密封件具有一第三穿孔,该第二突出部穿过该第三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善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善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0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