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4025.4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0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斌;周文义;陈源;连志云;陈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一减振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6;B60G13/08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41115 | 代理人: | 杨士钧 |
地址: | 47447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有效 避免 连杆 新型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振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活塞在减振器的缸筒内压缩运动时,活塞向下运动,工作缸内的油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流通阀和压缩阀进入工作缸上腔和贮油筒内,复原运动时,活塞向上运动,油液分别从工作缸上腔和贮油筒内经复原阀和补偿阀进入工作缸下腔,如此反复地使油液通过各个阀口的孔隙流入另一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大气中。
目前,公知的双筒式液压减振器中,连杆在导向器部分、内缸筒和底阀部分这三部分组成的密封工作缸内,下端与活塞单元连接,中部安装支撑环和复原缓冲块,上部贯穿导向器部分。工作过程中,连杆在导向器的导向作用下带动活塞在内缸筒(工作缸)内做压缩和复原的往复直线运动;连杆主要与导向器部分的导向衬套发生摩擦并存在于每个行程中,并且机车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决定了减振器连杆做非垂直运动,具有一定的侧向力,这样就加剧了机械性偏磨,使减振器的连杆磨损加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减振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磨现象,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利用该减振器可克服连杆偏磨现象,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包括减振器的内缸筒,穿过内缸筒的连杆,以及导向器、复原缓冲块,在所述连杆表面从下端向上加工至少两条截面为半圆形的螺纹,螺纹的螺旋升角必须大到不能发生连杆自锁现象;所述内缸筒由通过圆形螺母连接的上内缸筒和下内缸筒组成;圆形螺母的螺纹与连杆上的螺纹相配合,圆形螺母的外径大于内缸筒的外径3~5mm,在圆形螺母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开设一个深3mm、宽度与内缸筒壁厚相等的凹槽,凹槽与内缸筒相配合并能保持密封。
所述连杆直线运动时在螺纹作用下旋转进行,当减振器达到最大行程时,螺纹不进入导向器内,复原缓冲块与圆形螺母下端面接触;当减振器达到最小行程时,螺纹有效部分最高点不低于圆形螺母的上端面。
所述减振器与车体通过连接件、轴承、防护盖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通过对现有连杆的改进,在连杆表面从下端向上加工两线或两线以上截面为半圆形的多线螺纹,螺纹的螺旋升角必须足够大且不能出现自锁现象,连接上内缸筒和下内缸筒的圆形螺母的螺纹与连杆上的螺纹相配合,螺母两个端面各开的凹槽与内缸筒相配合并能保持密封,可以有效防止连杆出现偏磨现象,减缓对连杆的磨损,从而延长减振器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正常工作时连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减振器达到最小行程时连杆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减振器达到最大行程时连杆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减振器与车体连接部分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表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连杆下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杆带螺纹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圆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图8中A-A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能够有效避免连杆偏磨的新型减振器的结构作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一减振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一减振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4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系统排气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出料口的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