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接触性引导功能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4758.8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6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尹俊;钮心嘉;戴光立;王宗焕;傅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D01D5/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接触 引导 功能 神经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接触性引导功能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及其周围神经系统,其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人体内各系统的共同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随着当前生产自动化和交通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机械伤害、化学药物、局部缺血、以及肿瘤等原因都会造成周围神经损伤。由于周围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一直是神经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和临床上应用中,对于间隙较小的神经缺损(<5mm),通常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周围神经离断处进行端对端的外膜缝合,而对于长距离的神经缺损则需进行神经移植。直接缝合局限于较短的神经断伤,否则过大的缝合张力不利于神经再生;神经自体移植会导致供区神经功能丧失,对较大较粗的神经缺损供应来源不足,而异体移植尚需解决免疫抑制问题。
随着医学、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采用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成为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方法。神经导管是一种用来连接神经断裂间隙,保护内在新生神经的管状结构。神经导管法对神经断裂端的干扰较小,并能将神经与周围组织隔离,减少炎症和神经瘤的发生,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相对隔绝的环境。同时,再生神经在神经导管内可发挥神经远端对近端的趋化作用,引导和促进新生神经的生长。基于这几方面的优势,神经导管技术是当前医学界大力发展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方法。目前,制备用于神经导管的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蛋白、明胶、纤维蛋白、壳聚糖等,此类材料的优点是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但机械性能较差;另一类为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等,此类材料的优点是材料性能的可控性更强。
神经导管通过物理性接触、机械性限制及纵向张力的作用来引导神经突触的再生方向,但是神经导管的直径一般为1mm左右,远远大于神经细胞的特征尺度(1~10μm);因此,神经导管只能为神经生长提供宏观的引导,并不能全面地模拟神经在体内生长的真实微环境。由此,本发明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仿生设计,在单腔神经导管中引入微观尺度的接触性引导因子,从而在导管内模拟细胞外基质等神经再生微环境,制备出效率更高的新一代神经导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导管,神经导管内部具有纵向沟槽结构,纵向沟槽结构具有接触性引导功能。
一种具有接触性引导功能的神经导管,包括中空薄膜管体,所述中空薄膜管体的内壁上具有纵向沟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纵向沟槽结构的宽度为10~100μm、深度为0.05mm~0.15mm。
在神经导管内壁添加纵向沟槽结构,既可提高导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又可以提高导管内腔的空间利用率。本发明通过干/湿纺丝法制备聚合物薄膜中空管,并能够在薄膜中空管内壁形成宽度为10~100μm的纵向沟槽结构,本发明所述的纵向是指与神经导管轴向相平行的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接触性引导功能的神经导管的制备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升降平台、安装在升降平台顶面的两台微量注射泵和喷丝头以及位于喷丝头正下方的凝结池;所述喷丝头包括:
喷头,内部开设有与其中一台微量注射泵连接的喷腔;
位于喷头内且相互套设的双层喷孔,外层喷孔顶端与所述喷腔连通,内层喷孔顶端外接另一台微量注射泵、底端延伸出外层喷孔外,内层喷孔外壁上具有沿内层喷孔轴向延伸的沟槽。
本发明喷丝头的设计采用内外双层孔,其中内孔外层具有纵向沟槽,可以使导管中形成均匀的细微沟槽,纵向沟槽的长度方向与内层喷孔的轴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用于安装喷丝头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任一相邻的两侧设有互相成90°角的水平仪。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均设有高度调节螺栓。通过对底座上四个支撑的高度调节,可以对喷丝头所在位置的水平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内层喷孔的内径为0.5~0.8mm,沟槽的深度为0.05~0.15mm。外径随喷丝头沟槽数目和沟槽深度变化,一般在0.9-1.0mm范围。进一步优选,内层喷管的内径为0.7mm。
优选地,所述内层喷孔的外壁上均匀分布12~24个沟槽。
优选地,所述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内凹和外凸的圆柱形形成沟槽结构,相邻两个内凹圆柱形和外凸圆柱形的横截面为两个相切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4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