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保护绕线盘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46173.X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6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713 | 分类号: | H01R13/713;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北省襄樊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绕线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盘,具体是一种热保护绕线盘,属于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或室外作业时均需要用到电源线较长的插线板或绕线盘。绕线盘虽然解决了电源线收放时杂乱的问题,但是由于电源线在承受大功率用电器,或过载,短路等情况发生时,绕在一起的导线极易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火灾。
传统的短路,过载保护是采用过流保护,即电流达到预设的安全值时,断开电源,但很多电器需要瞬时过载功能,于是就会有很多误动作产生,以致用户认为该保护有故障,故而放弃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保护绕线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保护绕线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支架轴,支架轴连接绕线轴,绕线轴两端分别设置挡板,其中一端挡板靠近支架,另一端挡板则设置插排;所述绕线轴的内部设置温控开关,插排接出地线、零线、火线;所述火线连接温控开关后再与线圈中火线连接;所述零线、地线与线圈中零线、地线连接;所述线圈绕在绕线轴上,线圈末端设置插头。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支架末端设置把手。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温度过高时,温控开端自动断开,以保护电源。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瞬时过载的情况下,导线温度不会大幅升高,温控器不会触发,绕线盘可继续工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当导线冷却之后,温控开关自动闭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原理简单,当绕线盘内温度过高时自动断电,可保护电源线,防止意外发生;导线温度降低之后,温控开关可自动闭合,绕线盘可继续使用。在瞬时过载的情况下,由于导线并不会大幅度升温,温控开关不会自动断开,不会发生误动作干扰使用者的判断。手提式移动方便,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零线、火线、地线与线圈的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温控开关与火线连接图。
图中:1.支架,2.把手,3.挡板一,4.挡板二,5.插排,6.线圈,7.地线,8.零线,9.火线,10.温控开关,11.插头,12.绕线轴,13.支架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3,一种热保护绕线盘,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端设置把手2,方便手提,如图1;支架1中部设置支架轴13,如图1;支架轴13处设置绕线轴12,绕线轴12两端设置挡板一3,挡板二4;挡板4处设置有插排5,插排5设置地线7,零线8,火线9;所述火线9上设置温控开关10,如图3,当火线9温度过高,温控开关10则自动断开,以保护电源线,避免发生事故;所述地线7,零线8,火线9与线圈中地线,零线,火线分别连接,如图2。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瞬时过载的情况下,导线温度不会大幅升高,温控开关10不会触发,绕线盘可继续工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绕线盘,当导线冷却之后,温控开关10自动闭合。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将插头11插在插座上,手拉线圈6,绕线轴12旋转开始放线,手持把手2将绕线盘移动到需要用电的地方,将电器等插在绕线盘侧面的插排5上即可使用。
在过载,短路等情况发生时,由于导线发热,导线温度过高,温控开关10自动断开,绕线盘近入保护状态,待导线冷却后,温控开关10则自动闭合,绕线盘可继续使用。
在瞬时过载的情况下,导线温度不会大幅度升高,温控开关10可检测到导线温度为正常范围,不会自动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6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