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8936.4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8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汤秀全;李文亮;荆东明;张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瑞丰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200 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折弯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吊臂的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
背景技术
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弯板和下弯板。上弯板由3个直边和两个90°圆弧组成;下弯板由一个180°的大圆弧和与其相切的两条直边组成。上弯板可以由折弯机直接将90°圆弧加工出来,加工难度和方法相对简单。下弯板由于圆弧半径过大无法直接将圆弧加工出来,所以必须采用折弯机多道次渐进成型的方式加工。现有技术下弯板的半圆形截面臂架折弯参数一般采用正多边形截面逼近的方式获得,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画出与圆弧半径相同的圆,再画出内切圆的正多边形,将正多边形倒角(折弯回弹的圆弧半径),计算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最大距离,直到距离小于0.6mm才能确定正多边形的边数。
其次根据已经确定好的正多边形计算折弯道次与折弯线位置工艺参数。
最后根据在半圆范围内均分的折弯道次计算每道折弯角度,获得了划线尺寸与折弯角度就可以折弯加工成型。
如图5所示,采用正多边形等分内切圆方法压制的臂架,其截面圆弧切点3处的圆弧度较差,与标准圆弧存在一定的缝隙4,无法保证下弯板圆弧的圆弧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其方法简单方便,可以求解出下弯板大圆弧截面的折弯工艺参数,采用该工艺参数压制的U形截面臂架,可保证其下弯板圆弧截面切点处较好的圆弧度,臂架的成型质量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所述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弯板和下弯板,上弯板和下弯板分别压制成形,然后焊接固定;所述下弯板折弯工艺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圆弧总长L3,设总道次为n+3,n为奇数,然后确定中间每道次的间距b,使奇数n=L3/b,余数Δ满足b≤Δ<3b,即bn+Δ=L3;
b根据下弯板压制模具确定:当压制模具半径为100mm时,b=30~50mm;当压制模具半径为140mm时,b=50~70mm;
第一道次的间距L5=Δ/6,第一道次的角度α1=180°×2×L5/L3;
第二道次的间距L6=Δ/4+b/4,第二道次的角度α2=180°×2×(L6-L5)/L3;
第三道次的间距L7=Δ/12+b×3/4,第三道次的角度α3=180°×b/L3;
之后每道次的间距为b,每道次的角度为180°×b/L3;
本方法所涉及到的长度单位为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其方法简单方便,可以求解出下弯板大圆弧截面的折弯工艺参数,采用该工艺参数压制的U形截面臂架,可保证其下弯板圆弧截面切点处较好的圆弧度,臂架的成型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U形截面臂架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下弯板压制前平面钢板的分段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下弯板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1下弯板压制前平面钢板的分段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U形截面臂架折弯工艺的效果图;
图中:1.上弯板、2.下弯板、3.切点、4.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U形截面臂架的折弯工艺,所述U形截面臂架包括上弯板1和下弯板2,上弯板1和下弯板2分别压制成形,然后焊接固定;所述下弯板2折弯工艺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圆弧总长L3,设总道次为n+3,n为奇数,然后确定中间每道次的间距b,使奇数n=L3/b,余数Δ满足b≤Δ<3b,即bn+Δ=L3;
b根据下弯板压制模具的半径确定:当压制模具半径为100mm时,b=30~50mm;当压制模具半径为140mm时,b=50~70mm;
第一道次的间距L5=Δ/6,第一道次的角度α1=180°×2×L5/L3;
第二道次的间距L6=Δ/4+b/4,第二道次的角度α2=180°×2×(L6-L5)/L3;
第三道次的间距L7=Δ/12+b×3/4,第三道次的角度α3=180°×b/L3;
之后每道次的间距为b,每道次的角度为180°×b/L3;
本方法所涉及到的长度单位为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瑞丰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瑞丰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8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盖铰链弯管矫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感应加热实验台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