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比重钨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1843.7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2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长春 |
主分类号: | C22C1/04 | 分类号: | C22C1/04;C22C27/04;B22F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重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注射成型的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注射成型的高比重钨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钨合金材料以其密度大、导热性能好及射线吸收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通信产品领域。高比重钨基合金主要是有镍、铁、钴、铜、铬等元素组成。现有的制备钨基合金材料的方法通常是粉末注射成型。
目前,利用蜡基体系制作粉末注射成型(MIM)的高比重产品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但利用蜡基体系制作出的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变形,而且制作周期长。塑基体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MIM不锈钢产品的制作,但在钨基高比重产品的制作中还处于测试阶段。
主要的难点在于:
1.混料过程粉末表面被氧化,影响烧结的致密性;
2.混炼过程中羰基镍粉和羰基铁粉易燃;
3.催化脱脂炉在脱脂时,浓硝酸使产品表面氧化,表面形成氧化膜,导致产品烧结不彻底,影响产品的致密度;
现有技术中为避免表面氧化对烧结的影响,通常用钼式烧结炉通氢气烧结,设备成本高,维护成本也较高;在制作比重10-16g/cm3钨镍铁合金时,镍铁含量较高,烧结后产品的机械性能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比重、稳定性好,不易变形的钨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比重钨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一定的重量比称取钨、镍、铁金属粉末混合,得到混合物A;
(2)干磨:将混合物A干磨,混合均匀;
(3)混炼造粒:将经过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A在氮气保护下并以10-15转/min的速度搅拌,在200-210℃条件下预热20-25min后;升温并添加塑胶辅料和聚甲醛树脂(POM),然后升温至230-240℃后,保温5-10min,POM熔化后放下压合盖板进行密炼,同时开始降温,降温至200-210℃后继续密炼10-15min至物料表面均匀光滑,再降温至180-190℃后通过螺杆挤出并切成粒料;
(4)注塑:物料经模具型腔中挤出成型;
(5)脱脂;用硝酸催化脱脂。
(6)烧结:在石墨炉或钼式炉中真空烧结。
优选地,所述的钨金属占合金总重量的20-96.5%,镍金属占合金总重量的0.25-40%;铁金属占合金总重量的0.1-40%。
优选地,所述的镍金属与铁金属的重量比为4:6-7:3。
优选地,步骤(2)中干磨的速度为20-30转/min,时间为4-8h。
优选地,所述的塑胶辅料包括HDPE(高密度聚乙烯)、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蜡和SA(硬脂酸)。
优选地,聚甲醛树脂与塑胶辅料的重量比为88:12-84:16,其中,塑胶辅料中HDPE:EVA:蜡:SA的重量比为7:2:2:1,聚甲醛树脂与塑胶辅料的总添加量为金属粉末重量的8%-12%。
优选地,步骤(4)所使用的注塑机需采用粉末冶金专用螺杆,其注塑时炮筒的温度设定在160-200℃,射胶压力为80-130Bar,射胶速度在35%-70%。
优选地,步骤(5)的脱脂为催化脱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氮气冲洗炉腔,将炉腔内的空气排除干净;第二步,将纯硝酸气雾化后通入炉腔内,使其与产品中的聚甲醛树脂产生化学反应,将MIM注塑坯中85%以上的聚甲醛树脂分解为甲醛气体排出;第三步:用氮气冲洗炉腔,将炉腔内残留的酸雾冲洗干净。
优选地,步骤(6)中烧结炉的极限真空度≤0.1Pa。烧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800℃以下,脱脂后产品坯料中残留的聚甲醛树脂和塑胶辅料在高温下气化排出;第二阶段,在800-1420℃时,坯料中的镍金属和铁金属在高温下形成液相,将钨金属融入其中,烧结成型;第三阶段,将炉内温度冷却至70℃以下后将产品取出。烧结时间为23-26h。
一种高比重钨基合金,包括以下按重量比计的原料:
钨粉末 20-96.5%
镍粉末 0.25-40%
铁粉末 0.1-40%
优选地,所述的镍金属与铁金属的重量比为4:6-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长春,未经陈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1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