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8014.1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3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38 | 分类号: | F24J2/38;F24J2/40;F24J2/54;H02S20/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率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加热的装置,将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
然而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固定的,然而太阳的照射方向在不断地改变,这样严重影响了光能的利用率,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对称安装有支腿,所述支座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杆、电机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光感器和补给水管,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水箱的另一侧连通有送水管,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收光板,所述收光板的两侧固定设有旋转轴,且两个旋转轴分别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杆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壁两侧且位于旋转轴的下方对称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套设有与套筒相适配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支撑杆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收光板上固定设有分配管,且分配管的顶部与连接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连通,所述收光板上且位于分配管的前方固定设有集热管,且集热管的一端与分配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光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热管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集热管等距分布在收光板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且位于皮带的位置开设有与皮带相适配的齿牙。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设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利用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对收光板的设置,使集热管能转动,从而能够改动集热管与太阳的照射角度,使太阳的光能能够得到太阳能热水器充分的利用,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能力,方便了人们的使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质量,通过对光感器的设置,使太阳能热水器能够无时无刻的检测出太阳的照射方向,通过控制器的配合,能够自行改变收光板的方向,使集热管调整到最佳角度,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能力,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收光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支座、2支腿、3第一支撑杆、4电机、5第二支撑杆、6水箱、7光感器、8补给水管、9控制器、10送水管、11连接管、12收光板、13旋转轴、14第一齿轮、15套筒、16转轴、17第二齿轮、18皮带、19分配管、20集热管、21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8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