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桔青霉LB及在生物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659139.6 申请日: 2016-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6282032B 公开(公告)日: 2019-05-28
发明(设计)人: 梅建凤;董志红;应国清;易喻;陈建澍;张彦璐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P17/18;C12R1/80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李世玉
地址: 310014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桔青霉 连翘 转化反应 连翘苷 湿菌体 生物转化 底物 制备 应用 抗污染能力 生物催化剂 发酵培养 分离纯化 恒温振荡 营养要求 转化体系 转化效率 发酵液 副产物 缓冲液 助溶剂 专一性 转化液 得率 甲醇 投料 发酵 悬浮 生长 转化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桔青霉LB及在生物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是将桔青霉LB经发酵培养后获得的湿菌体为生物催化剂,以连翘苷为底物,以甲醇为助溶剂,以含湿菌体的发酵液或将湿菌体悬浮于缓冲液中构成转化体系,于30~35℃、200~250r/min恒温振荡条件下进行转化反应,转化反应结束后,将转化液分离纯化,获得连翘脂素。在底物投料浓度为2g/L时,连翘脂素的转化得率为90.5%。桔青霉LB营养要求低、发酵时间短、抗污染能力强;生长快;转化反应专一性好,转化效率高,副产物少。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是关于一种以连翘苷为原料生物转化制备连翘脂素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连翘脂素(phillygenin),又名连翘苷元(CAS号为487-39-8,分子式为C21H24O6,分子量为372.41),属于双环氧木脂素类物质。连翘脂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良好的抗氧化性,表现出非常强的DPPH、ABTS、FRAP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降血脂活性;连翘脂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27721)、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及小鼠黑色素肉瘤细胞(B16)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也能降低高血脂症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可通过氧化途径来降低血脂水平;研究表明连翘脂素能预防或治疗由过氧化物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连翘脂素以游离状态存在于一些木犀科植物中,如连翘、流苏树和桂花等,因此可以从这些植物中分离获得,但其含量相对较低,如从产于河南的连翘叶提取连翘脂素的收率仅为0.162%(崔燕岩,冯少勇,赵光,等.连翘有效成分的HPLC法测定[J].药学学报,1992(8):603-608)。在上述植物中,连翘脂素更多的与葡萄糖结合成苷,即连翘苷(phillyrin,CAS号为487-41-2,分子式为C27H34O11,分子量为534.56),含量相对较高。如从产于河南的连翘叶提取连翘苷的收率可达3.14%,是连翘脂素含量的19.4倍。虽然连翘苷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清热解毒、排脓化瘀、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但是其口服吸收效果较差,对一些肿瘤细胞没有抑制活性。有研究报道,连翘苷在体内转化为连翘脂素后才能发挥效用。

可以看出,连翘脂素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如将连翘苷转化为连翘脂素,对连翘资源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酶法转化的研究报道,如采用纤维素酶转化连翘苷,转化48h,转化率可达93.6%(中国发明专利CN 105331653 A),但该方法的纤维素酶用量较大,是底物质量的1~10倍,酶的成本无疑较高;如果采用酸水解法,存在的问题则是副产物较多,构型容易转变,生成的同分异构体难以分离。

为了提高连翘脂素的生产效率,克服现有连翘脂素生产方法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微生物法转化连翘苷为连翘脂素(反应式见图1),筛选获得了一株转化能力高、专一性好的微生物菌株,培养获得菌体,以菌体为生物催化剂,将连翘苷转化为连翘脂素,在底物浓度为2g/L时,转化得率可达90%以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株产糖苷酶的微生物菌株—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LB,及其在转化连翘苷制备连翘脂素中的应用。较好地克服现有酶解法中酶消耗量大的不足,本工艺具有成本低、流程简单、转化得率高和副产物少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株新菌株—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LB,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0050,保藏日期2016年6月27日,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9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