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菊糖生产中吸附废水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0108.2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7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李艳莉;冀云武;牛志平;刘新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废水利用 甜菊糖 絮凝剂沉降 常规工业 废水检测 取上清液 萃取溶剂 废水处理 不溶物 排放量 甜菊叶 灭菌 萃取 加热 废水 水资源 生产 调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甜菊糖生产中吸附废水利用方法,将其进行处理,重新作为萃取用水进行利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吸附废水检测调控pH值,加絮凝剂沉降不溶物,取上清液加热至90℃以上保持3‑30分钟灭菌,然后吸附废水和常规工业用水按照0.3‑2:1比例混合,作为甜菊叶萃取溶剂使用。本方法可减少水资源用量,减少废水处理量和排放量,具有处理成本低,经济可行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菊糖生产中吸附废水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甜菊糖(苷)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精制的新型甜味剂,具有来自天然、甜味高、热量低的特点。甜度是蔗糖的200-400倍,其热量却只有蔗糖的1/300,甜菊糖(苷)无毒副作用,无致癌物,食用安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等病症。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生产甜菊糖的方法离不开树脂的吸附分离精制工艺,主要工序包括提取、絮凝过滤、树脂吸附分离、脱盐、脱色、浓缩和干燥,得到成品甜菊糖。该方法生产甜菊糖,首先以水作为萃取溶剂,水在提取甜菊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小分子糖类、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黄酮、可溶性无机盐等杂质溶出,在絮凝过滤环节可以除去大部分有机酸、蛋白质等杂质,仍有部分没有絮凝沉淀的杂质和小分子糖类、无机盐带入到树脂吸附环节,在经过树脂的吸附甜菊糖后,大部分杂质被留在水中形成吸附废水,此种废水因含有较高无机盐,一定的微生物,少量的单糖等小分子有机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进行废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该废水不能直接用于萃取甜菊叶循环使用,主要是因为会造成产品总苷含量下降、灰分和比吸光度升高造成质量下降并严重影响产品得率。该发明解决了此种废水再利用技术方法,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萃取水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用量,减少废水处理量和排放量,具有处理成本低,经济可行的优点。该技术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工艺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甜菊糖生产过程中吸附废水利用的处理方法,并解决了废水再利用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得率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甜菊糖生产中吸附废水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吸附废水检测调控pH值;
(2)加入絮凝剂进行沉降不溶物,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
(3)取上清液加热至≥90℃,保持3-30分钟灭菌;
(4)处理后吸附废水和常规工业用水按照0.3-2:1比例混合作为甜菊叶萃取溶剂使用。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调控pH值方法为加入碱液,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钙乳液。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调节pH值范围为7.0-8.0。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加入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每吨甜菊糖生产中吸附废水加入絮凝剂的量为1-10克。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加入絮凝剂后沉降时间为1-3小时。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加热温度93-100℃。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加热温度达到后保持时间5-15分钟。
本发明所述步骤(4)处理后吸附废水和常规工业用水混合比例为0.7-1.3:1。
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的固液分离为离心分离或板框过滤机过滤。
本发明甜菊糖产品中含量、灰分检测方法参考新版国家标准《GB 8270-2014 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苷》,吸光值检测参考旧版国家标准《GB8270-1999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0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