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4686.3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永霞;郭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11329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毛威;时林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接入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基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生成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信号;基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和第一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类型对应第三子载波间隔和/或第四子载波间隔;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基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信号,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预备接入所述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可以支持多子载波间隔网络的小区搜索和随机接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字信号传输,都是将信息流一次通过一条通道进行传输,属于串行传输的方式。多载波技术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方式,将串行的高速信息流进行串并变换,分隔成多个并行的低速信息流,再将多个并行的低速信息流叠加进行传输,形成多个载波的传输系统,即多载波技术为用多个载波传输高速数据信息的技术。其中,载波即载有数据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多载波传输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4G(the 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通信系统以及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系列系统。在当前的通信系统中,各系统支持的业务较为统一,每个通信系统仅支持一种子载波间隔的波形。未来5G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的服务小区可以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使得服务小区可以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部署场景下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信号服务不同需求的终端设备。
但是,终端设备如何接入使用多子载波间隔进行通信的网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接入的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如何接入支持多子载波间隔的网络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接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基于第一子载波间隔生成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信号,其中,所述系统信息信号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信号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和第一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类型对应第三子载波间隔和/或第四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终端设备监测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基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生成的随机接入响应信号,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或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预备接入所述网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到系统信息信号后向网络设备反馈该终端设备所确定的传输上行信号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或监测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从而可以支持多子载波间隔网络的小区搜索和随机接入。
可选地,当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预备接入所述网络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号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用于传输所述上行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三子载波间隔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包括消息3的信号,所述消息3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便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可以接入所述网络;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基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间隔生成的接入确认信号,所述接入确认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接入所述网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上报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请求网络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是否可以接入网络,从而可以在网络内终端设备较多的场景下避免各个终端设备通信时发送冲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4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