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673940.6 申请日: 2016-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7623669A 公开(公告)日: 2018-01-23
发明(设计)人: 李殿基;李正隆 申请(专利权)人: 李殿基;李正隆
主分类号: H04L29/06 分类号: H04L29/06;G06Q20/40;G07C9/00
代理公司: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代理人: 李昕巍,章侃铱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接触 身份验证 装置 系统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验证的技术,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今绝大多数的电子系统或装置(例如门禁系统、手机用户身份模块或自动提款机)均会要求用户输入一密码或用户个人识别号码等验证信息(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以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使用者才可通过门禁、使用手机或进行提款,以确保用户的人身、信息甚至是财产的安全。然而,单纯的密码或用户个人识别号码一旦遭到有心人士窃取,使用该密码或用户个人识别号码的电子系统或装置即遭到破解,可知以传统的密码或用户个人识别号码并无法确实保护用户的安全。

有鉴于此,市面上出现十分多元的验证方式以提高用户帐户的安全性,而验证方式概可分为接触式验证及非接触式验证,接触式验证为用户接触验证装置,验证装置方可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例如大陆CN105103525号发明专利是以指纹辨识验证使用者的身份,以确认用户确为智能卡片的所有者;又如我国公告第I529639号发明专利,其是以一腕戴式装置获得用户的一生理特征,并将该生理特征与一默认生理特征进行比对,比对符合即代表验证通过。而非接触式验证则为用户不需要接触验证装置,验证装置是以无线感测使用者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例如现今蓬勃发展的语音识别、脸部辨识或虹膜辨识,其均可快速又准确地验证使用者的身份,提升使用者身份验证的便利性及精确性。

然而,上述的验证方式均有不尽完善之处,例如以接触式验证而言,若使用者穿着厚重衣物或身体沾有汗水、脏污,均会使验证装置的验证速度及准确性大打折扣;而以非接触式验证而言, 以语音识别进行身份验证时,若使用者因疾病(例如感冒)或外伤而造成声带受损或周围环境过于吵杂,或以脸部辨识进行验证时,使用者的周遭光线不足或颜面有大面积损伤或覆盖,均会产生辨识困难甚至是无法辨识,而造成无法通过验证的问题。

于生物辨识技术中,虹膜辨识具有最精确的辨识度,然而其相关设备的成本过高,且若使用者配戴特殊的隐形眼镜(例如有颜色或花纹的隐形眼镜),同样会产生辨识困难或无法辨识的情况;再者,使用者长期使用虹膜辨识很可能造成眼睛的病变,例如虹膜辨识的红外线可能会使眼睛产生白内障,甚是灼伤视网膜和角膜,可知长期使用虹膜辨识对人体之伤害可谓甚巨。

目前所发展的人体生理特征感测技术,例如我国公告第I536959号发明专利是以超宽带感测技术(Ultra Wideband,UWB)检测使用者的血管管径,或如我国公告第I495452号发明专利是以纳秒脉冲近场感测技术(Nanosecond Pulse Near-field Sensing,NPNS)检测使用者的脉搏,此等感测技术目前只应用于检测生理特征,并未应用于身份验证。

再者,上揭之验证技术无论是接触式验证或非接触式验证,均是将其所感知的用户生理信息传输至一后端设备或系统进行比对及验证,并未对生理信息进行特别的保护,造成用户的生理信息很容易遭到窃取或窜改,危害用户的个人信息及验证装置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对人体无害,且可妥善保存用户的验证信息,并不受个人因素或外在环境影响辨识能力的验证技术,乃是市场所需但仍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其可快速又方便地对使用者进行验证,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其不受个人因素或外在环境影响辨识能力,具有极高的辨识稳定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其具有高度个人信息安全性,可防止用户的个人信息外泄。

一种非接触式身份验证装置,包含有:

一生理特征检测器,可检测人体的生理特征,并产生至少一验证生理特征信息;

一控制模块,具有一生理特征演算单元,将该至少一验证生理特征信息转换为至少一验证生理特征值;

一密钥单元,是加密并储存有至少一检证生理特征值;

一识别单元,是比对该验证生理特征值及经解密后的该检证生理特征值,并产生一比对信息;以及

一传输单元,将该识别单元所产生的该比对信息以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向外传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殿基;李正隆,未经李殿基;李正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3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