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6865.9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2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民;林忠成;张敏;卢驰江;刘学武;孟凡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E02B3/02;E02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泊 污染 处理 垃圾 分选 双层 格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
背景技术
在被污染严重的水域中,水底下的淤泥中掺杂了很多废物垃圾,其中包括倾泻入水域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或者由于水流推力而从水域上游被推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垃圾,并且这些垃圾与淤泥混合,工作人员很难将其清理干净。
现有技术中利用格栅装置对这种严重污染的水域的底泥泥浆,然而现有技术中夹带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底泥泥浆同时进入格栅装置中进行垃圾隔离清理。由于底泥泥浆以高流速和高压力方式泵入格栅装置中,并且未对输送来的底泥泥浆采取任何消能措施来降低底泥泥浆的流速与冲击压力,此时底泥泥浆冲击格栅装置内的链式格栅耙齿组,极易将链式格栅耙齿组砸弯甚至折断,使得链式格栅耙齿组损坏而失效,导致无法对底泥泥浆中的垃圾进行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泥泥浆冲击格栅装置的链式格栅耙齿组导致链式格栅耙齿组被砸弯甚至折断而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输送底泥泥浆的输送通道以及对底泥泥浆进行垃圾分离的操作空间;筛板,筛板连接在壳体上且位于操作空间内,筛板的迎水面与输送通道的出口相对设置;链式格栅耙齿组,链式格栅耙齿组设置在操作空间内,链式格栅耙齿组位于筛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筛板包括多个筛板节链,相邻两个筛板节链之间可翻转地连接,且多个筛板节链首尾相接地设置。
进一步地,链式格栅耙齿组的每个格栅耙齿包括第一耙齿段和第二耙齿段,第一耙齿段与第二耙齿段连接,第一耙齿段沿链式格栅耙齿组的移动方向延伸以形成钩状耙齿。
进一步地,链式格栅耙齿组的每个格栅耙齿为片状结构,且格栅耙齿所在平面与链式格栅耙齿组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地,沿第二耙齿段的延伸方向上,第二耙齿段的远离第一耙齿段的一端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在链式格栅耙齿组的移动方向上分布有多排格栅耙齿,相邻两排格栅耙齿交替排布,且其中一排格栅耙齿的第一圆孔与另一排格栅耙齿的第二圆孔穿设在一根圆轴上,多排格栅耙齿形成链式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耙齿段的侧边至第一耙齿段的端部距离为L,5cm≤L≤10cm。
进一步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还包括分流消能器,分流消能器与壳体连接固定,分流消能器位于输送通道内,分流消能器的边缘与输送通道的内壁具有间隙。
通过在格栅装置的操作空间内增设筛板,当底泥泥浆从输送通道被输送进来之后,底泥泥浆被筛板接住,从而降低了底泥泥浆的流速和压力,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泥泥浆冲击格栅装置的链式格栅耙齿组导致链式格栅耙齿组被砸弯甚至折断而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的实施例的分流消能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0、壳体;20、筛板;30、链式格栅耙齿组;31、第一耙齿段;32、第二耙齿段;321、第一圆孔;322、第二圆孔;51、分流消能器;510、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6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 下一篇: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