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股铜线绞合后传送用滚轮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78725.5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易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易合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2;B65H51/08;B65H5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线 绞合后 传送 滚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股铜线绞合后传送用滚轮组件。
背景技术
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
铜丝在绞线机内绞合后,则通过其出口被收卷入卷筒内,以方便转运和储存。但是在铜绞线收卷时,有电机带动卷筒转动,而铜绞线则由绞线机出口被牵引至卷筒上,因为卷筒体随着电机连续转动,铜绞线在被牵引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径向跳动,即使得铜绞线上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并且一旦卷筒电机出现停顿,被牵引的铜绞线的张力会直接降低,即铜绞线上会出现松弛,导致卷筒上的铜绞线分布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股铜线绞合后传送用滚轮组件,辅助实现铜绞线的收卷工序的同时保证铜绞线自身的张力,并且保证铜绞线在卷筒上的分布紧密且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股铜线绞合后传送用滚轮组件,包括工作台以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侧压滚轮包括上端盖、侧压筒以及下端盖,在所述下端盖中部设置立柱,立柱上端部贯穿所述上端盖,中部向内凹陷的侧压筒套设在立柱上,侧压筒上端面与上端盖沿立柱径向在其中部开有水平通孔,沿立柱轴向在其上段开有与水平通孔连通的调节孔,在水平通孔内安装有T型块,所述T型块的水平段两侧分别与侧压筒内壁连接,且T型块的竖直段在调节孔内向上延伸,在T型块的竖直段上端部通过万向头与螺杆连接,在调节孔上端内壁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在所述支撑板一侧安装有套筒,在支撑板上开有与套筒同轴的锥形孔,连杆由端部依次连接的平直段、扩大段以及延伸段构成,在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螺纹,套筒与所述平直段螺纹连接,且锥形孔与扩大段间隙配合,在所述延伸段末端连接有下压滚轮连接,所述扩大段的内径沿套筒轴线指向滚轮的方向上递增。
本发明工作时,铜绞线沿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所形成过道中移动,且在移出该通道时铜绞线的外壁与下压滚轮外圆周接触,然后才被牵引至卷筒内,以完成铜绞线的收卷工序;当铜绞线自身的张力减小时,通过转动螺杆,使得T型块随之上移,而T型块的水平段分别与侧压筒内壁连接,即侧压筒也开始上移,此时,侧压筒中部的外壁向内凹陷,使得侧压筒的压辊面呈圆弧形,而在侧压筒上移前,其中部与铜绞线外壁接触,而侧压筒中部至底部的压辊面宽度递增,即侧压筒上移后,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筒与铜绞线接触的点位之间间距减小,而侧压筒外壁对产生的挤压力增大,铜绞线发生局部弯曲,此时被牵引的铜绞线通过局部弯曲而使其张力重新回复,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其中,;当铜绞线因动力输出端因素而导致其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下压滚轮上的凹槽直接与铜绞线接触,以缓解跳动的持续进行,同时通过来回旋转连杆,使得连杆的平直段与套筒螺纹配合而使得下压滚轮在水平方向发生往复运动,即随时调节铜绞线的左右摆幅,以增大铜绞线自身的张力,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压滚轮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直径的3~4倍。作为优选,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滚轮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直径的3~4倍,使得铜绞线与沿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所形成的过道上有足够的变向空间,防止铜绞线在传输时的转向角度过小而降低传输速度,并且避免铜绞线在多次转向后出现金属疲劳而受损。
所述下压滚轮为弹性橡胶滚轮。作为优选,位于两排侧压滚轮末端的下压滚轮可稳定铜绞线的运行状态,避免铜绞线在脱离了多个侧压滚轮的约束后产生径向上的跳动,使之平稳进入到卷筒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侧压筒中部的外壁向内凹陷,使得侧压筒的压辊面呈圆弧形,而在侧压筒上移前,其中部与铜绞线外壁接触,而侧压筒中部至底部的压辊面宽度递增,即侧压筒上移后,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筒与铜绞线接触的点位之间间距减小,而侧压筒外壁对产生的挤压力增大,铜绞线发生局部弯曲,此时被牵引的铜绞线通过局部弯曲而使其张力重新回复,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易合,未经林易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8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绞线压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铜丝导引辅助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