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0220.2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8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左明明;裴思静;左晓兵;耿飞;胡昕;俞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复合肥 菌种存活率 质量比 二甲基甲酰胺 羧甲基纤维素 环己烷溶液 恒温搅拌 聚己内酯 聚乙二醇 温和搅拌 无机肥料 存活率 反应器 冰乙酸 丙酮 称取 卸料 菌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比的无机肥料、冰乙酸、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置于反应器中,在45~50℃条件下搅拌一段时间;(2)加入一定质量比的聚乙二醇400、聚己内酯和羧甲基纤维素,恒温搅拌反应一段时间;(3)加入一定质量比的环己烷溶液,停止控温和搅拌,自然冷却至室温,卸料。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可有效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复合肥是一类新型生物复合肥,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增加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它由复合肥与菌种复合而成,该种复合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活体微生物,而且含有一种或多种植物营养元素。既可以通过生物效应刺激作物生长,提高肥效,还能给作物提供外源营养物质。
微生物复合肥是由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硝磷钾肥、铵磷钾肥等无机化合物与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种复合而成。然而上述无机化合物作为菌种的载体能够对菌种造成巨大的杀伤率。基于上述问题,近年来微生物复合肥工业中常用氢氧化镁、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等螯合剂,通过螯合改性无机复合肥的方法来降低无机复合肥对菌种的杀伤率。
但是,上述螯合调理改性无机复合肥的方法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螯合反应过程中,反应釜釜壁与搅拌桨容易积料,导致难以下料;2)经过螯合改性后的复合肥,容易导致造料机严重堵料,影响正常生产,同时容易导致造料单元造出的料粒松散,并粘结成块,进而导致难以正常喷淋液体菌剂;3)将螯合改性后的复合肥与菌剂混合后,菌种成活率仍不足3%。如何有效地降低无机复合肥对菌种的杀伤率仍是微生物复合肥制备领域研究的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可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的存活率。
针对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菌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质量比的无机肥料、冰乙酸、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置于反应器中,在45~50℃条件下搅拌一段时间;
(2)加入一定质量比的聚乙二醇400、聚己内酯和羧甲基纤维素,恒温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3)加入一定质量比的环己烷溶液,停止控温和搅拌,自然冷却至室温,卸料。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肥料、聚己内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400、冰乙酸、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环己烷分别占投料总重量的12%~21%、5%~7%、3%~5%、0.3%~0.5%、0.5%~0.7%、18~23%、18%~23%、19.8%~43.2%。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肥料为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硝磷钾肥、铵磷钾肥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25~30min。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45~50℃,搅拌时间为1~2h。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无机复合肥表面包覆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使无机复合肥的表面性质由无机转变为有机,可降低对菌种的杀伤率,提高微生物复合肥的应用效果和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0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