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0265.X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4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协康;王冰洁;王海周;刘兴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郭萍,黄幼陵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汇 河流 汇口边滩 整治 构建 方法 | ||
1.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①以待进行边滩整治的多沙交汇型河流的实际河段为原型构建第一物理模型,向第一物理模型的干流和支流中引入不同流量的水流,当水位稳定后,测量并记录不同流量条件下干流测量断面的水位,将测得的干流测量断面的水位根据第一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为原型干流测量断面的水位;
②采用数值模型计算原型在不同干流和支流流量条件下干流的水位;所述数值模型的选取原则为:在相同原型干流和支流流量条件下,步骤②采用数值模型计算出的原型干流测量断面的水位与步骤①换算得到的原型干流测量断面的水位的差异不超过±0.1m;
步骤①中干流和支流的水流流量由原型的干流和支流流量根据第一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得到,步骤②中干流和支流的流量为原型的干流和支流流量;
(2)构建第二物理模型,第二物理模型是在第一物理模型汇口下游干流易淤沙成滩的部位铺设沙粒后形成的物理模型;向第二物理模型的干流和支流中引入水流,引入的水流应淹没铺设的沙粒,当冲刷形成的边滩的轮廓线稳定后,测量并记录冲刷形成的边滩的轮廓线位置以及所述边滩的典型断面的水深;
根据式(Ⅰ)计算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的各典型断面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以第二物理模型冲刷形成的边滩的各典型断面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的平均值作为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中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将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中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根据第二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为原型中边滩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
式(Ⅰ)中,Uc为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的典型断面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h为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的典型断面的水深,d为第二物理模型中铺设的沙粒的平均粒径;
向第二物理模型的干流和支流中引入的水流流量由洪水设计标准流量根据第二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得到,第二物理模型中铺设的沙粒的粒径由原型中沙粒的粒径根据第二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得到;
(3)采用步骤(1)所述数值模型计算原型在洪水设计标准流量条件下的流速分布,得到流速分布图,该流速分布图中流速与步骤(2)所得原型中边滩沙粒的临界起动流速相等的流速等值线即为原型边滩沙粒临界起动流速等值线,以边滩外轮廓线处的原型边滩沙粒临界起动流速等值线作为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洪水设计标准流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构建第二物理模型,第二物理模型是在第一物理模型汇口下游干流易淤沙成滩的部位铺设沙粒后形成的物理模型;向第二物理模型的干流和支流河道中引入不同流量的水流,引入的水流应淹没铺设的沙粒,当冲刷形成的边滩的轮廓线稳定后,测量并记录不同流量条件下第二物理模型中冲刷形成的边滩的轮廓线的位置,对各流量条件下冲刷形成的边滩轮廓线的位置进行比较,找出被干流冲刷得最严重的边滩的轮廓线,以该轮廓线对应的原型干流和支流流量作为构建边滩整治线的洪水设计标准流量;
向第二物理模型的干流和支流中引入水流时,水流流量由原型洪水期的干流和支流流量根据第二物理模型与原型的比尺换算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洪水设计标准流量时,向第二物理模型中引入至少3组不同流量的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多沙交汇型河流汇口边滩整治线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第二物理模型时,根据原型汇口下游干流的淤沙位置和形态确定铺设沙粒的位置和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02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异物报警的电磁锁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锁具的开关锁组件以及锁具和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