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5317.0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0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勇;徐莹;蒋煜;董勤;牛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037;C09D1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0131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重 防伪 功能 深色 油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红外非吸收颜料5%‑30%,拉曼分子0.1%‑2%,连结料20%‑89%,油溶颜料0.1%‑35%,填料1%‑35%,溶剂1%‑20%,干燥剂0.05%‑2%,蜡0%‑10%,本发明的油墨,能够满足胶印、凸印和雕刻凹版印刷需要。使用英国Renishaw公司的拉曼光谱仪,能够测得油墨印品的拉曼散射特征。所述的油墨,印刷后正面呈现深色或黑色,背面呈现红色、绿色、蓝色或不显色。本发明具有红外非吸收特征,具有拉曼指纹特征,能够双面显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
背景技术
专利CN104263059A公开了一种渗透号码油墨,其组分包括铅印黑墨、撤淡剂、胶质钙、油溶红、煤油。印刷后纸张正面字迹为黑色,背面出现大红色字迹。
此类渗透油墨防伪特征单一,这是因为所使用色素碳黑、铁氧黑等颜料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光的吸收性,不宜和其他发光材料进行复合。
专利CN87103261公开了一种对近红外线无吸收的深色油墨,使用了酞菁蓝、永固黄、索立尔红等颜料进行混色。但由于酞菁蓝颜料仍具有天然的红外吸收性,这种拼色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仍具有缺陷,特别是较厚墨层的印刷,不能做到理想的红外非吸收。
专利WO2006009739公开了一种油墨,含有至少两种类型的着色剂和第三种识别特征组分及其它进行印刷用组分,第一着色剂包含荧光染料或颜料,荧光染料或颜料受到激发荧光的辐射激发时能发出特征发射波段的光;第二着色剂包含染料或颜料,其光吸收波段与第一着色剂的特征发射波段重叠或其光吸收波段的波长比第一着色剂的特征发射波段的波长更长;第三组分是荧光/磷光稀土组合物;该油墨是通过光的加色原理,使重合的荧光和磷光图像高亮,以这种方式使弱光部分呈现出深色。其缺陷是,该深色是在紫外激发光下的相对深浅,而非白光下的深色或黑色。
专利CN1317342C公开了一种黑色荧光油墨,采用含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紫外荧光材料、或具有共轭大分子有机紫外荧光颜料或无机紫外荧光材料,有机或无机黑颜料,有机或无机蓝颜料,酚醛树脂、醇酸树脂、松香酯、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及丙烯酸衍生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油墨连接料,与填充料及助剂等配制而成,该发明黑色荧光油墨外观为普通黑色,通过普通方式印刷可解决现有黑色油墨遮盖力强导致荧光防伪特征不明显的缺点。但该专利的油墨仍是一种红外吸收油墨。
随着科技发展,单一的防伪技术更容易被伪造。油墨防伪技术正在向复合性的趋势发展。具有公众识别特征的渗透油墨、指纹特征的拉曼散射油墨相继被公开。上述油墨,有的使用碳黑颜料,有的使用拼色黑技术,虽然是深色,但都不能做到良好的红外非吸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不使用拼色黑技术。只采用具有红外非吸收特征的次甲基偶氮黑颜料作为单一着色剂,与油溶染料、表面增强拉曼分子等复合,构成同时具有公众识别、机读、可定量功能的防伪油墨。
本申请所述的,具有多重防伪功能的深色油墨,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红外非吸收颜料是次甲基偶氮黑,CAS-No.103621-96-1,其结构式表达为;
所述的拉曼分子标记物是一种纳米金或银胶体包覆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子,可采用东南大学崔颜等《Ag核Au壳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报道的方法制备;
所述的连结料选自马来酸酐改性石油树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大豆油醇酸树脂、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钞油墨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钞油墨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5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