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本地和云端混合识别的自然语音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5654.X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8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宋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34 | 分类号: | G10L15/34;G10L15/28 |
代理公司: | 11012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识别结果 置信度 应用场景 自然语音 云端 输出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本地和云端混合识别的自然语音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自然语音的应用场景;接收本地识别的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及其置信度和云端识别的第二语音识别结果及其置信度;根据所述自然语音的应用场景,调整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和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其中,若所述应用场景与本地应用相关,则所述提高第一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将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中置信度高的一个,作为最终识别结果输出。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可提高本地识别的利用率和最终识别结果输出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本地和云端混合识别的自然语音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及车载领域。以车载领域为例,驾驶员在开车时需要保持非常高的专注度,传统的依赖双手的交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语音识别的交互方式是将来车载交互的方向。车载领域现有的语音识别技术中,有只基于本地的语音识别系统,有只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系统,也有支持本地和云端识别的语音系统。
现有专利文献CN103440867A,公开了一种基于本地和云端的语音识别技术。该技术以云端语音识别为主,只有当网络故障,云端的识别不能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时,才根据本地语音识别的置信度判断是否输出本地语音识别。
这种技术虽然解决了识别范围和功能动态更新的局限性,但无论何种应用场景,都考虑以云端识别结果为准。但如果是在与车载环境强相关的情况下,比如“空调温度太高了”,对空调功能的支持是车机端定制的,则这种情况本地识别结果效率更高,且识别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即如果与车载环境强相关的情况下也一味只认可云端识别结果,以云端识别结果为准,并不合适,且降低了识别结果输出效率。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基于本地和云端的语音识别技术主要以云端识别引擎的反馈结果为准,基本不采用本地引擎识别结果,而在与本地应用相关的应用环境下,本地识别结果也具有较高可靠性,且识别效率更高,所以只采用云端引擎的识别结果是不合适的,且降低了识别结果输出的效率。本发明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本地识别结果采用率低、识别结果输出效率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和云端混合识别的自然语音识别方法,步骤包括:
获取自然语音的应用场景;
接收本地识别的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及其置信度和云端识别的第二语音识别结果及其置信度;
根据所述自然语音的应用场景,调整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和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其中,若所述应用场景与本地应用相关,则提高第一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
将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中置信度高的一个,作为最终识别结果输出。
进一步地,接收本地识别的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和云端识别的第二语音识别结果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应用场景设定预设时间;
判断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云端识别的第二语音识别结果;
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云端识别的第二语音识别结果,则根据所述应用场景,对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分别进行调整的步骤中:
调整所述第一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高于所述第二语音识别结果的置信度。
进一步地,步骤还包括根据调整后的最终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和所述应用场景,确定对所述自然语音的识别结果的响应方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最终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和所述应用场景,确定对所述自然语音的识别结果的响应方式的步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5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