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温度反馈的大功率LED汽车大灯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9616.1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熊大曦;王沛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00 | 分类号: | F21S41/00;F21V29/15;F21V29/77;F21V29/67;F21V29/89;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散热翅片 温度反馈 热电偶 风扇 安装连接件 大功率LED 平整表面 驱动电源 灯光源 温度反馈信号 导热粘合剂 风扇驱动 风扇设置 驱动电流 热管导热 热管连接 散热效率 形式调整 一端设置 车灯 出射 汽车 外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温度反馈的大功率LED汽车大灯光源,包括LED发光模组、热管、散热翅片、风扇、热电偶、安装连接件和驱动电源;其中,所述热管一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整表面,在每个平整表面上设置有所述LED发光模组和热电偶;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散热翅片通过导热粘合剂固定连接,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翅片与热管连接的另一端;所述安装连接件套装于所述热管外围。所述驱动电源能够根据所述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反馈信号调整所述LED发光模组和风扇的驱动电流大小,从而改变LED发光模组的出射光亮度及风扇的散热效率。本发明采用热管导热效率高的特性,并采用温度反馈的形式调整LED光源和风扇驱动电流大小,有助于延长车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LED作光源的汽车大灯。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光源,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亮度高、电光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随着LED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其发光效率的显著提高,LED在通用照明、景观照明、汽车用灯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在汽车前大灯的设计中,散热结构主要由铝灯体和散热翅片组成,在部分的设计中施加了风扇,但已有的这些散热结构并不能有效的将热量从LED发光模组带走,降低发光模组的温度,因此目前的LED汽车大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光衰显著等缺点,限制了LED汽车大灯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温度反馈的大功率LED汽车大灯光源,旨在解决现有LED汽车大灯光源普遍存在的散热效率差、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温度反馈的大功率LED汽车大灯光源,包括LED发光模组、热管、散热翅片、风扇、热电偶、安装连接件、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一端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整表面,所述LED发光模组和热电偶设置于所述平整表面上;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翅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设置于散热翅片与热管连接的另一端;所述驱动电源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热电偶、LED发光模组、风扇连接;所述安装连接件套装于所述热管外围。
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组通过导热粘合剂固定于所述热管一端的平整表面,使得所述LED发光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高效快速地传导至后端的散热翅片,降低LED结温,提高LED发光效率,延长光源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由中心开孔的圆柱和环绕圆柱外侧的肋片组成,所述散热翅片材质为铝、铝合金或铜。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和所述风扇位于一个沿轴向的风道中,气流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LED发光模组的一端吸入,从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流出。
优选的,所述热电偶将温度信号反馈于所述驱动电源,所述LED发光模组与所述风扇的驱动电流大小由所述驱动电源控制。
优选的,所述热管、散热翅片、安装连接件表面涂覆强化辐射散热涂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LED汽车大灯光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具有高热导率的热管,与散热翅片和风扇相结合,显著提高LED灯体散热能力。热管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加速热量传导。同体积的热管热传导效率是铜管的数倍,一部分热量通过表面热辐射的方式传到环境中;另一部分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由热管流向散热翅片,通过风扇以强迫对流的方式散入环境中。
二、通过热电偶检测和带温度反馈功能的电源相结合,根据LED发光模组附近的温度高低,调整供电电流的大小。将散热模块和温度反馈模块相结合,保证大功率LED汽车大灯光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反馈功能实现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科医世凯半导体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9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